20211024聽書筆記:魏楨:重新發現中國

什麼是中國的時候,你會怎麼回答呢?也許你會說,它是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470萬平方公里的內海和邊海水域,在這裏到處都是風景。

你也可以說,它擁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創造了璀璨的華夏文明。

到今天,你還可以說,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佔比超過全球的1/6。在這片土上,我們建起3.8萬公里高速鐵路,4.8萬公里的特高壓輸電線路,以及16萬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列世界第一。

不難看到,無論是在時間尺度上還是空間尺度上,這個國家都是一個既龐大又複雜的綜合體。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想要了解它的全貌,必然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難的事。

但是,這是否意味着,看遍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就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呢?如果不是,我們又該如何才能重新認識中國呢?

如果我們暫時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也沒有關係。接下來的1個小時裏,我會帶大家聽5個故事。從一個足夠廣闊的時空尺度,用一種特別的視角看一看這片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在星球研究所,我們把這種視角叫做地理的視角。

青藏高原

舉個例子吧。我們都說人類有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那麼身爲中國人,我們是否也想過,中國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看待這個問題角度也許多種多樣,甚至你可能會覺得,這根本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用地理的視角來看,也許能夠給出一個特別的答案。但你會發現,這個答案,並不在我們說的北上廣深,這些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大城市,那在哪兒呢?答案在這顆星球上最爲突出的一塊高地,那就是位於我國西部的青藏高原。

爲什麼這麼說呢?

這要上溯到大約6500萬年前,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碰撞。

它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厚度可達80公里,是地球上最高、最厚、最年輕的高原,我們甚至可以把它和南、北極並列,稱作地球的“第三極”。

那麼在這樣一片高聳的土地上,我們能看到什麼呢?我們能看到大量極高山。在這個地球上,一共有14座海拔超過8000米的山峯,全部位於這裏。還有絕大多數的7000米級山峯,以及數不盡的5000-6000米級山峯,也都位於青藏高原上。包括我們雲南、四川、新疆、青海的最高峯,也包括世界之巔,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峯。

這些不計其數的山峯,又組成了一列列超級山脈。包括長700多公里的念青唐古拉山脈,800多公里的祁連山脈,甚至超過2000公里的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以及我們說世界上最密集的高山峽谷區橫斷山脈等等。

那麼在青藏高原之外,又發生了什麼呢?同樣受到這場大碰撞的影響,在青藏高原的外圍,也有相當一部分原先就有一定海拔的區域,進一步發生擡升。比如哪裏呢,比如今天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等區域。而最終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地勢,形成了非常顯著的“三級階梯”的特點。

第一級階梯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到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包括今天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等地區。

再到第三級階梯,平均海拔基本在500米以下,包括今天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等。

可以看到的是,今天中國大地上不計其數風景,就是在這三級階梯上依次展開的。可以說如果沒有那次大碰撞,就沒有今天中國的地貌格局,沒有千變萬化的地表景觀。

當然,這場大碰撞改變的不僅僅是地貌,還有中國的氣候。

當我們在全球尺度下,觀察北緯30°線附近的區域,會發現這裏從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到阿拉伯半島的內夫得沙漠、再到印度大沙漠等等,大面積的乾旱地帶幾乎連成一片。

而且,這並不是巧合。這是因爲,如果我們不考慮地形等因素,接近地面的地球大氣,其實將以一種非常規律的方式流動,我們稱之爲“行星風系”。在這個規律下,北緯30°附近的氣流將不斷從高空下沉至地面,就像現在圖中所示的這樣。

而當氣流下沉,溫度將升高,水汽就更不易凝結,因此在這個區域往往難以形成降雨,最終形成了連片的乾旱地帶。

但是,讓我們來看看同樣處於北緯30°附近的中國南方地區,這裏都是什麼呢?

這裏是上海、杭州,是重慶、武漢,是千萬人口的大城市,是自古以來的“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總之絕不是戈壁大漠。那這是爲什麼呢?

其實改變這一切的原因,就在青藏高原。因爲這裏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能比一般平原地區接收到更多的太陽輻射。尤其在夏季,吸收了大量太陽輻射的地表,不斷加熱地表上方的空氣,讓空氣受熱上升。那這就意味着,這裏的地表氣壓要比周圍要更低,所以最後,不得不“抽吸”外圍氣流來進行補給。這就像什麼呢,就像是我們平時用的抽氣筒,把桶裏的氣壓降低了,外面的空氣就被抽進筒裏。同理呢,在青藏高原上,就出現了這麼一座規模巨大的“高原抽風機”。

在這臺抽風機的作用下,來自印度洋的南亞季風和來自太平洋的東亞季風被大大增強。所以我們能看到中國的藏南地區,墨脫、察隅等地,在南亞季風的影響下,成爲了全國降水最豐沛的地區之一。

而在中國東南部一帶,由於東亞季風帶來了豐沛的水汽,打破了本應在北緯30°附近出現的乾旱規律,讓這裏變得水源充沛、植被茂盛,非常適宜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纔有了我們的煙雨江南。

而與之相對的呢,是中國西北地區,這裏出現了一番截然相反的景象,就是大面積的戈壁沙漠。這同樣有青藏高原帶來的影響,因爲高聳的青藏高原,像一座屏障一樣,阻擋着印度洋水汽向北到達這些區域,再加上這些區域地處內陸,東亞季風也難以抵達,也加劇了這裏的乾旱。

最終呢,我們會看到在中國大地上,從青藏高原到煙雨江南,再到西北大漠,形成了中國的三大自然區,這就是中國氣候的基本格局。

但你以爲大碰撞的塑造到這裏就結束了嗎?還遠沒有。當青藏高原成爲一座超級抽風機的同時,還成爲了一座“超級水塔”,從而改變了中國乃至亞洲的水系格局。

那麼水塔中的水從哪裏來呢?大家知道青藏高原上有多少冰川,有多少湖泊嗎?

答案是4萬多條冰川,和超過1000個面積大於1km²的湖泊。如果對這些數字沒有概念,沒關係,我們只要記得它是全球中低緯度地區規模最大的冰川活動中心,同時擁有全球海拔最高、數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羣。

正是這些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讓青藏高原化身爲一座平均海拔4000米的超級水塔。我們可以想象,當水塔“閘門”打開,水流必將以高屋建瓴之勢傾瀉而下,形成一衆大江大河。

比如今天的中國東部,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起源於青藏高原;

中國西北部,在沙漠中創造出一片片綠洲的黑河、塔里木河等等,也起源於青藏高原;

而在中國西南部,那些一路流出國門,哺育諸多亞洲文明的江河,包括象泉河、獅泉河、瀾滄江、怒江、獨龍江、雅魯藏布江等等,同樣起源於青藏高原。這就是亞洲水塔的力量。

那麼到這裏我們會發現,面對中國從哪裏來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可以給出答案了。在地理的視角下,正是6500萬年以來的板塊碰撞和它所創造的青藏高原,奠定了中國的地貌、氣候和水系的基本格局。所以如果之後有人問你中國從哪裏來?你就可以高度凝練地回答他,碰出一個大中國。

而今天我們之所以能給出這個回答,其實不得不歸功於自上世紀70年代起,我國開始進行的系統的青藏高原科學考察。

可以看到的是,到今天哪怕只有短短40多年的時間,我們就已經對這片土地有了如此豐富的瞭解。而從2017年開始,第二次青藏科考已經再次拉開帷幕了,我們可以想象,在今天更先進的技術、更發達的交通等種種加持下,我們必然會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重新認識中國的過程,也必然會持續下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