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驅動》:你的價值,決定你的社交地位

文/吳呱呱

嗨,你好啊,我是吳呱呱。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在感情裏,你很努力地工作,努力賺錢,想讓2個人有很美好的未來。

可是,你的另一半卻不是如此。

她每天下班回家不是看電視劇,就是玩遊戲,和你不在一條軌道上。

你每次好心提醒對方,卻被對方認爲你限制了她的自由。

與朋友交往時,你看朋友每天都很墮落,卻埋怨自己是月光族,入不敷出。

你好心好意讓對方多學點知識,可對方卻不領情。


塞繆爾說:

“世界如一面鏡子,皺眉視之,它也皺眉看你;笑着對它,它也笑着看你。”

同樣的,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也猶如一面鏡子。

你希望對方變成什麼樣子之前,必須先學會讓自己成爲那個樣子,吸引對方,讓對方真心誠意成爲那個人。

就像,我最近閱讀的一本書《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裏,所講解的一個道理:所有的社交,都是一面鏡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周嶺,他出版的《認知覺醒》讓很多讀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並且很多讀者在讀完他的書後,都表示醍醐灌頂,猶如新生。

這本《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主要分爲上、下兩篇,上篇主要講做成一件事的心法,下篇主要講述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人與人之間關係親密度,取決於你的有用程度。

01你的價值,決定你的社交地位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話說:“當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身邊只有自己,當我事業有成,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車子的時候,我身邊的朋友很多。”

話雖扎心,卻是真實。

書中作者也舉例這樣一個例子。

有位讀者發現了他的文章後,興致沖沖地留言表示感謝,並把作者的文章分享給自己的好朋友。

可是,卻不曾想幾天後,這位讀者再次給作者留言卻不是來感謝他,而是來向他求助。

原來,讀者好心好意把作者的文章分享給朋友,希望能讓頹廢的朋友變得積極向上。

結果,卻被朋友看不起。

作者聽完後,就告訴他:

“想讓對方聽你的勸,最好的方式不是語言,而是你自己真的變好,而且比現在好很多、比他好很多,那時你的話纔有分量。”

在《儒林外史》裏有個人物,讓我一直感到悲傷。

60多歲還未中舉的周進,受盡周遭人嘲諷,就連廟裏的和尚,也對他各種欺壓。

周進姐夫等人見他悽憐,便湊錢給他捐了個監生,他的仕途,也因此開掛。

此時,世人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昔日,嫌棄他的人,爲他供奉了“長生牌”,給他送賀禮,對他百般獻媚。

而那些毫無關係的人,也跑來與他攀親帶故。

當你有用的時候,那些和你沒有任何關係的人,都會跑來和你沾親帶故。

就像李笑來老師在《成爲能說那話的人》裏有句話說:

“同樣的話從你和牛人的嘴裏說出來,效果就是不一樣,這顯然不取決於對或不對,而取決於說話的那個人是誰。”

所以呀,與其抱怨別人對自己不好,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不如努力提升自己,讓別人因爲你的有用而來。

02好的關係是相互吸引,而不是一昧付出

前段時間,一位女性朋友的男朋友下定決心要和她分手,可是她不願意。

於是,每天一大早做早餐,送到隔壁公司給男朋友喫,再自己去上班。

不僅如此,還主動給男朋友做了一切家務,包括討好他的父母。

在她的百般付出下,男朋友才同意和她繼續在一起。

可是,朋友卻告訴我,在這段關係裏自己變得小心翼翼。

在書中作者提出這樣一個觀點:

“當你手裏只有“付出”這一張感情牌時,就只能單方面地透支自己了,而透支自己的後果便是令自己失去吸引力;一旦失去吸引力,就會陷入繼續付出的惡性循環,無論是你面對家人、朋友還是情侶。”

所以呀,想要別人留在你身邊是因爲你的好,而不是因爲你的付出,那就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厲害的人。

因爲,只有當你變厲害了,所有的人才會被你所吸引。

03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怎麼讓身邊的人,都相信自己所說的話?”

底下,有個高贊回答深得我心:“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只有你有用的時候,說的話纔有人聽。”

非常喜歡查理.芒格所說的:

“想要得到一樣東西,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配上它。”

當你成爲一個有價值、可影響、能吸引的人時,你身邊的人才會尊重你。

我想這就是《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很有用的事》裏,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原創首發,侵權必究。

我是吳呱呱,自由撰稿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多平臺原創作者,我在爲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着。如果你喜歡我,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爲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