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閱讀的孩子,將淪爲潛在的差生!(家長必讀)

讓孩子愛上讀書,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功力!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品格、健全人格,讀書可以給孩子提供拼搏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讀書可以讓孩子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生命、愛世界。

讀書對孩子的意義重大。古往今來,這個世界從來都沒有虧待過愛讀書的孩子。

閱讀養成關鍵期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正如朱永新所說: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其閱讀史。對於孩子而言,即使他成績平平,但有良好習慣,將來仍是潛力巨大。而培養閱讀能力,14歲以前是關鍵。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閱讀飢餓期”。孩子對閱讀的“精神飢餓感”形成於14歲之前,“父母是否在小孩5歲以前經常給孩子講故事,影響着孩子今後閱讀技巧的形成。同時,人在14歲以前的閱讀體驗,對孩子的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人生以後的歷程,只不過是前面14年所閱讀的東西的展開。”

“精神飢餓感”更易在中小學階段形成

事實上,孩子長大以後,是用在14歲以前所閱讀的東西、所體驗的東西、所經歷的東西、從書本當中獲得的基本價值觀,用感恩、慈善、友愛等這些最偉大的觀念和知識在建設。

“閱讀與學業從來就是不矛盾的”

一位當了小學生家長的媽媽發現,再美好的計劃都跨不過上學這道坎兒。在孩子上學之前,這位媽媽一直堅持給孩子讀各種故事,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是,自打一上學,孩子閱讀的時間被一點點地擠掉了,“又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又要保證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捨。”這位媽媽說。

一項調查表明,59.2%的學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甚至有 6.2%的學生閱讀時間爲零,只有 12.3%的學生花在閱讀方面的時間比較多。

“國外大量研究證明,家庭作業越多,孩子可能會越笨。”重複的練習是孩子最討厭的事情,這隻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但是對孩子智慧的發展並無作用。

依據孩子讀教科書和課外書的情況,把孩子分成了4種類型:

第一種孩子既不愛讀教科書,也不愛讀課外學,“這樣的孩子肯定是愚昧無知的”;

第二種孩子既愛讀教科書又愛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必然發展潛力巨大”;

第三種孩子只讀教科書不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可能成績不錯,但是卻沒有什麼發展潛力;

最後一種孩子是不愛教科書只愛課外書,“這種孩子也許成績不理想,但還是有希望的。”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閱讀!

如何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形成可以有兩種基本的途徑:

一是強制,結果是習慣形成了,同時強烈的反叛心理或過度的奴性心理也形成了,這是一朵嬌豔惡毒的罌粟花;

二是暗示,可以養成習慣,還能對暗示源產生親近感。

英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羅爾德·達爾,他寫過《女巫》《瑪蒂爾達》等許多好看的書。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卻非常之差,而且還十分厭惡自己的學校。偶然的機會,一位康娜太太走進了達爾的學校,每次來的時候,她都拿來一本書大聲讀給孩子們聽,她對書的熱愛深深地感染了達爾,一年之後,達爾就變成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小書蟲了。

看來閱讀的習慣是需要放養的,在不經意間成就習慣,成就一生。閱讀的習慣可以有很多,簡單說主要就是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

要讓孩子形成這樣的閱讀習慣,可以像康娜太太那樣堅持爲孩子們大聲朗讀,最好是朗讀虛構的、有故事情節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學作品。

也可以組織孩子進行持續默讀,簡單的講就是在一段持續的時間內,一般爲10至15分鐘,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或報紙獨立默讀。

3  怎樣讓閱讀的火越燒越旺?

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閱讀環境很重要,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和參加閱讀活動,能夠受到不少好的影響。

當然家裏還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地方。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單獨的書櫃,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兒童書籍,讓孩子在家裏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

當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來安靜的時候都會很容易地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愛看的書翻上幾頁,慢慢就會喜歡上閱讀了。

鼓勵孩子讀後“說來聽聽”,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在閱讀之後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來聽聽”,這樣能增加孩子的溝通和表述能力。孩子們只有暢所欲言的談論自己所閱讀的書,在互相討論中形成自己的理解,閱讀纔是有價值的。家長要引導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說出來的一切,不管是對是錯。

慢慢地孩子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觀點,自主思考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家長可以讓孩子試着將觀點寫出來,意識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孩子嚐到甜頭後也會更有成就感,從而愛上閱讀。

有位爸爸是這樣做的:“每次我讓孩子看書,他都以功課忙爲理由,一律拒讀。但我卻找到了他的一處軟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寫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讓他看了一本書,讀一遍,記一遍,讓他將所有能理解的詞彙儘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結果,老師的評判是‘語言生動感人’。於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寫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動找書來讀。”

多讀原著,小說改編的電視電影可“做媒”

很多家長都覺得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沒有原著好,希望孩子能去讀讀書。下面是一位家長舉的例子:以前演電視連續劇《圍城》的時候,她就總是跟孩子說電視哪裏哪裏改編得好,哪裏有出入,哪個人物比較具有原創性,哪一個不同於原著。於是孩子便有心去翻看一下錢鍾書的原著,那是他第一次將一部長篇小說看完,覺得受益匪淺,之後孩子便在電視作品與純文學作品中找到了一塊閱讀的天地。

根據孩子的興趣,引導和吸引孩子閱讀

有些家長爲了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經常給孩子買很多書,但還是很少看書,有個例子是爸爸認爲孩子不喜歡閱讀只喜歡玩遊戲。有一回朋友送給孩子一套丁丁歷險記,大版的漫畫,他卻非常喜歡而且反覆讀了好多遍,最後慢慢開始喜歡上閱讀了。

很多孩子都是追星一族,喜歡跟隨明星行動。不妨聽聽這位媽媽說的:讀書也要像流行音樂一樣,我們家小孩子肯定也一擁而上了。那天我在孩子收藏的歌星卡上看到明星的個人檔案,不少歌星都有很高的學歷,而且他們愛好的第一項就是讀書。我把這些告訴孩子。偶像的喜好讓孩子也像模像樣地讀書,她讀書肯定有學偶像的成分。

閱讀不要急功近利,靜待花開

閱讀並不是會在短期內或者幾年內看到明顯或直接的效果,閱讀在很多時候都是隱性技能。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以閱讀達到某種效果的想法。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多讀幾本書就能寫好作文或者成績就一定非常好。有些家長會認爲孩子喜歡讀書爲什麼就是不認識幾個字,甚至有家長說孩子,連一個作文都寫不好,你那麼多書都白看了。

大量閱讀的效果大約在初高中才能顯現出來,學習和寫作,都需要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是積累漸進的技能。你讀得越多,就讀得越好。讀書越多,知識和知識之間就能形成連接,發揮更大的作用,並用產生正向反饋。所以讓孩子堅持閱讀,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

見縫插書,儘量擠時間去多讀書

大家經常會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都處於空閒狀態。比如在銀行排隊等待辦理業務,在醫院的長椅上等候看病,在車站候車。“見縫插書”無疑是可以立竿見影的。

有位爸爸對女兒的讀書問題特別重視,他特地在家中的陽臺放個小書架,上面擺有名人的自傳、科普雜誌和一些散文集。每次女兒玩了之後都順手拿一本翻,根本不用父母勸導,而且很容易看上癮。

 寫在最後: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當孩子愛上閱讀,將獲得最有益身心的給予,並學會愛的方式,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