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挫折教育”不可掉以輕心】

【“青少年挫折教育”不可掉以輕心】

近日,一則“留學生因生活費不足辱罵父親”的話題引起廣泛討論。在被曝光的聊天記錄中,父女二人因爲一萬元的生活費產生爭執,隨後女兒在聊天羣內發佈了辱罵父親的內容,隨後被人將此聊天記錄發佈在了社交平臺。

這個父親的女兒在西班牙留學,父親每個月給她打錢,可是女兒的開銷很大,弄得父親壓力很大,之前約定好每個月用一萬塊錢,可是女兒常常超過了。

說實話,這些聊天記錄看得我很難受。

女兒對父親總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態度,而父親極其卑微,讓人心疼,尤其是那句“希望你能理解爸爸的不容易,爸爸已經51週歲了”特別扎心。

對於女生這樣的行爲,有網友表示憤怒,也有同情女生,認爲家境不好的話,確實不應送出去留學。還有人認爲該女生有這樣的觀念和態度,父母的教育也需要負有一定責任。

當今的青少年多爲獨身子女,大多是在倍受寵愛的環境中成長。他們一方面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另一方面,心理脆弱,缺乏抗挫折能力,遇到挫折和不幸就容易意志消沉,自暴自棄,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因此,對青少年進行挫折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青少年挫折心理及其行爲特點

青少年遇到挫折後,會產生強烈的受挫反應,如得不到及時的化解,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或導致危險行爲。輕者對個人健康成長造成影響,重者危害社會和他人。

1.造成挫折的思維誤區

心理學家將13、14歲和17、18歲的青少年看做兩次“心理斷乳”期,而兩次心理斷乳的結果是青少年愈加走向“獨立”。這一階段的年輕人,個性不完善,獨立傾向與依賴性共存,讓他們的內心極爲敏感、動盪。

從社會成熟性來看,他們往往情緒不穩定,自尊心與好勝心過強,容易偏激,世界觀不明晰,缺乏紮實的實踐基礎,耐力不強等。

因此,在現實中,一旦碰到不順利時,就會手足無措,心情沮喪。在此階段,青少年的思維很容易陷入誤區,想事情很偏激。

一是,過於絕對化。不是從客觀事物出發,而是從主觀願望出發,缺乏對變化的思想準備。因此,青少年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心理失調。

二是,容易以一時一事的結果來評價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體價值,以點概面,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就容易導致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

三是,很容易放大事情的嚴重性,對事情的後果想得過分嚴重、可怕。有這種思維模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導致心理失調,甚至企圖自殺,以逃避問題。

2.青少年不被理解的壓力

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學習時間最集中、學習最關鍵、最艱難的時期。這一時期,學習上的很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青少年去面對、去適應,諸如學習內容的變化、課程與作業的增多、學習與考試中日趨激烈的競爭、升學的壓力等等。這就要求青少年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以適應新的學習要求。但受其心理調適能力的制約,當學習上遇到困難或考試失敗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與此同時,父母老師的不理解也造成了他們的無助感。很多家長因社會競爭壓力過大,而將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放大,有的甚至不切實際,青少年一旦未能達到家長所期望的理想狀態,就會招致不滿和責難,這必然造成青少年的挫折感。

家長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容易讓孩子陷入焦慮狀態。而很多老師不能理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行爲、情緒障礙,導致師生之間的衝突、對抗,最終導致孩子厭學。所以家長和老師也是青少年心理問題突出的癥結所在。

3.青少年挫折常見行爲特點

青少年在受到挫折的打擊後,有的能理智應對,有的則通過強烈的情緒和行爲反應出來,主要表現有:

一是,攻擊行爲。受挫後引起憤怒的情緒,對造成挫折的人或物進行直接攻擊。如考試失敗撕毀試卷,體育比賽失利破壞體育設施或攻擊對手(裁判)等。

二是,逃避行爲。受挫後採取簡單、幼稚的方式規避,不敢面對困難與挫折,放棄原來追求的目標。封閉自己,有的破罐子破摔,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三是,焦慮行爲。受挫後,由於暫時不能找到解決辦法而產生了不安的情緒,如由於目標沒有達到,就對老師或親人產生了負疚感。

四是,自戕行爲。遭受較大(重大)挫折後倍感痛苦,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又得不到及時的疏導與幫助,從而自暴自棄,甚至採取自殘或輕生行爲。

二、家長如何做好青少年挫折教育

1.培養青少年開朗的性格,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質。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對於同樣的挫折情境,個性特徵有缺陷的人更容易感受挫折。如性格孤僻、沉鬱壓抑、過於內向、自卑或急躁衝動、感情脆弱等就是如此。因此,在青少年期就要培養青少年活潑開朗的性格,發展其良好的人格素質。

青少年人格素質是在其交往、生活經驗中逐步形成的。家庭和睦、民主的氛圍,家長的關懷鼓勵等,均有利於青少年開朗性格的形成。但是,生活中的許多環境和人爲因素,如:缺少小夥伴關係,父母忙於工作,交往受到限制等等,助長了孩子孤僻、冷漠、抑鬱、自我中心、怯懦等性格的形成。家長應正視這些不利的環境和人爲因素,創設愉快教育環境,進行正面積極引導。

2.把真實的生活還給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如果個體的成長道路比較平坦,很少參與社會活動,實踐能力較差,一旦進入複雜的社會生活,便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緊張焦慮。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並不意味着要創設高難度的挫折情境,主要是需家長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把真實的生活還給孩子。因爲孩子們雖經歷尚淺,但也會遇到各種挫折,如行路摔跤,和小朋友打架喫虧以及生病等,在這些日常生活的困難情境中,父母可有意識的鼓勵孩子去直面正視困難,去自己解決問題,等等。

同時,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從刷牙、洗臉、穿衣、洗手帕等小事做起,慢慢進步到幫助大人拿東西、掃地、擦桌子、洗碗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果能持之以恆,對孩子的成長和獨立工作能力、挫折耐受力的訓練都很有好處。

3.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接受自我。

一個人只有心中嚮往理想,而雙腳踏着現實,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充分認識瞭解自己,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在孩子面臨挫折和困難時,更需要成人幫助孩子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認識自己的不足與長處。一個人對自己的一切不僅要充分了解,而且要坦然的承認和欣然接受。因爲個人所具有的條件,有很多是不能改變的,如容貌、生理缺陷、家庭環境等,如果不瞭解自己就不能正確定位自己,勢必增加個人的不安與痛苦。有些孩子狂妄自大,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是最好的,是因爲缺乏自知之明。另有一些孩子過分自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是因爲對自己沒有信心。一個人只有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才能避免心理衝突,耐受現時挫折。唯有接受現實自我,才能創造理想自我。

4.對孩子避免期望過高。

青少年在做事情時,難免會犯下錯誤,家長應有意識地避免將其定性爲“失敗者”,而應適當改變過高的期望目標,使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不過度害怕犯錯誤,勇於承認錯誤,並能積極改正錯誤,促進孩子不斷健康成長。

三、學校和社會如何正確開展青少年挫折教育

1.加強思想教育,增強挫折耐受力。

進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正確地認識和應對挫折,使其懂得,在人生長河中,任何人都會經歷挫折和失敗,這是人之常情,應做好心理準備。同時,還要學會“喫一塹,長一智”,把失敗當成成功的基石。

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有的放失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力。

在進行人生觀教育時,則要幫助孩子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從而養成勇敢堅毅的性格和開拓進取的品質。

2.創設挫折情境,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一個人對挫折的承受力和適應能力可以通過學習或鍛鍊而獲得,因此,有意識地創設挫折情境,在實踐活動中磨練意志,能增強青少年克服困難、適應環境和戰勝挫折的能力。

學校要多組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地磨練意志的活動,如登山、遠足、野炊、拉練、學習競賽、體育競賽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利用假期到災區慰問,到工廠、到農村去參觀並參加適當的生產勞動;創設情境,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組織“假如我是災區的孩子”、“假如我是殘疾人”、“假如我是孤兒”、“當災難降臨到我的身上”演講會,組織觀看殘疾人運動會等。

同時,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多給他們一些鍛鍊的機會和“受挫折”的機會,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使之做好迎接逆境、挑戰困難的各種準備。

3.利用榜樣的力量,進行挫折教育。

青少年喜歡把某些具體的人物形象作爲自己模仿的對象,因此,在“挫折榜樣”的感染下,能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起戰勝自我的激情。

當孩子能自覺用榜樣的事蹟激勵自己,挫折就會成爲其努力的起點和成功的基石。

4.幫助青少年建立積極的心理防衛機制,發揮心理補償功能。

挫折對人的心理影響具有兩重性,因此,應想方設法努力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忍受力,強化內驅力,消除負效應,建立積極的心理防衛機制。

一是,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決不能不自量力,目標過高,好高騖遠。要適當調整目標,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以增強自信心,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

二是,要學會大度、豁達,保持心理平衡。要努力提高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同學之間不能爲了點滴小事而計較,要多爲他人着想。遇到事情後,能夠拿得起放得下,養成正確的得失觀。

三是,要挖掘內在潛力,學會心理代償。如視覺失明,聽覺代償;聽覺失聰,感覺代償;生活艱辛,事業代償……要百折不撓,愈挫愈勇。

四是,要創設情境轉化挫折。對形成特異心理的孩子應給予心理援助,進行疏導,爲其創設一種宣泄場所或情境,分散挫折所帶來的壓力,使之安全度過焦慮期,並得到新的心理平衡。

5.樹立嚴愛相濟的教育觀。

教師要愛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應該愛而不溺,做到嚴愛相濟。愛孩子不能代替包辦,而應當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要有嚴格的要求。做錯了,再來,自己去改正,讓孩子在做的過程中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體驗挫折。

身爲父母和師長,要想到孩子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會有崎嶇、坎坷,要在愛和嚴的結合中,讓孩子去克服困難、解決矛盾,從而鍛鍊經受挫折的能力,這纔是真正的愛,負責任的愛。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耐挫折能力,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配合,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使他們能夠在艱苦的環境和困難中想辦法與之抗爭,並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從而讓生命煥發光彩,活出分量,活出意義和價值。

丁俊貴

2021年10月21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