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遠方,我才能真誠地做我自己

9.25/週二/晴


求職面試失敗,喪氣地坐在座位上,舍友吸着泡麪跟我聊天:

——你爲什麼不回家工作呢?

——你知道啊,咱們這個專業工資不高,小城討生活還蠻辛苦的

——你在外面工作就不辛苦了嗎?

——我沉默了一瞬說:至少爸媽不會看到我辛苦的樣子。

每次老爸喝高了,就開始和我聊未來,聊人生,聊到最後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句話:閨女,你怎麼折騰爸媽不管你,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行。要是真混不下去了,爸媽也能養得起你,生活水平可能沒多高,但也餓不死,只要你自己心裏過得去。

我再不懂事,也聽得懂爸媽的潛臺詞,最後一句纔是重點,他們給我一個後盾,讓我放手去闖,不在乎我混得結果好壞,但他們不希望我心裏不如意,不希望我有遺憾。

他們理解我,我也理解他們,我不是甘於平淡的那類人,我有我自己的想法,爸爸希望我能靠自己闖出一片天,而不是安於一日三餐。他越是說可以養我,我越明白他沒說出口的那些話。 

從小每個關鍵的當口爸媽都讓我自己選擇,這一路從文理分科到大學專業到出國交流到考研和工作的抉擇,無不例外。我享受到了自由的甜,也嚐到了自由的苦。 爲了去交流,我放棄了快修完的雙學位,可我怨不得任何人。 

有時候我會偷偷覺得,自由其實並沒有我想的那麼好,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自由意味着對選擇負責任。如果你是被強迫着完成一件事情,那麼你儘可以抱怨或者消極對待。可是如果這是你的自由選擇,那麼抱歉,你並沒有這樣的權利,你只能接受一切後果……但也只是想想。

越長大越能看清自己手裏的籌碼,想要的物品卻是天價,每天謀算着如何用它來換稍好一點點的生活。越長大越明白所有的不順已經無人可怨,無人可說……你所經歷的不如意,別人誰不是一樣受着呢? 

有時我會設想,要是無路可走,回到家鄉的小城,就在最近的政府做公益性崗位,掙2000塊錢的薪水,一輩子住在家裏,也沒什麼花銷,熬上15年轉正,努努力就付個首付慢慢還着,一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了。這樣也挺好不是?但爲什麼偏偏要有個“也”字? “也好”總帶點不甘與遺憾。

可我不想回到家鄉,我想逃離父母和親戚朋友的眼睛,好像只有在遠方,我才能真誠地做我自己。 我不忍待在家裏,看父母無微不至又四處打探的眼神,差點脫口又勉強嚥回的話語,心存憂慮又不敢訴說的無措…… 

有時我會想一些很奇怪的事,比如死後,一定要要安安靜靜地走,最好沒人發覺,沒人哭泣,大家仍然像沒有這回事一樣爲開心的事歡笑、爲傷心的事難過、有尊嚴或者沒尊嚴地討生活,就像一滴水掉進大海里一樣自然。說實話,我有點害怕那種哭天搶地和撕心裂肺的場面,更害怕感情的激烈迸發後趨於死水般平靜的過程。   

家鄉和遠方,我選擇了後者,可能不是最優選擇,但卻沒有後悔的選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