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敦煌—甘肅篇(1)—西北之旅(五)

        國際旅遊業界有種說法,甘肅是中國很美的省份,在這裏能見到地球上多種自然地質地貌奇觀。 我曾三次到甘肅,感覺這種說法頗有道理,現將其行程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分享。甘肅遊記從敦煌開始,因我的甘肅行程始於敦煌,且兩次到敦煌。

       1、莫高窟

        敦煌是由酒泉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青、新三省區交界處,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境內有莫高窟(千佛洞)、鳴沙山和月牙泉、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其中最著名的是聞名天下的世界遺產莫高窟(千佛洞)。莫高窟始建於前秦符堅時期,歷經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西夏、元朝等歷代的修建,形成巨大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數萬平方米,泥質彩塑數千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之地。

        2013年7月下旬我從烏魯木齊坐火車離開新疆,在甘肅距新疆最近的火車站柳園站下車(柳園站離敦煌很近,學生2012年曾在此下車,受啓發我也在此下車)。在柳園站遇見從重慶到敦煌的兩姐妹(她們還要去新疆),相約共同包車去-敦煌,各自參觀莫高窟(千佛洞)、遊玩鳴沙山和月牙泉。

         7月份是旅遊旺季,敦煌住宿貴,兩姐妹建議住青年公寓,我很贊同。晚上我們3位老鄉一同前往敦煌夜市,品嚐美食。次日我去莫高窟(兩姐妹到另外景點)。敦煌市區離莫高窟僅25公里,很方便,一車坐到景區門口。那時硬件不如現在,不過服務質量好,對遊客提問,講解員都給予耐心回答。記得帶我們這個隊的講解員給大家說,我們今天只到那幾個窟,其他窟因故不去了。我說大家不瞭解情況,聽你的,跟着你走就是。她驚奇地說,阿姨說的怎麼跟我們樊師太(敦煌博物院院長樊錦詩)開會時說的一樣啊!我高興地回答說,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啊!參觀多個石窟後來到39窟,裏面臥着長達14·8米的釋迦牟尼涅槃像,又稱“臥佛”,經過多年修煉,他得到了不滅的靈魂。“臥佛”身邊站着佛祖的72位弟子,面容各異(圖3),據說面帶笑容都是修行比較高的。

         莫高窟有三個最著名石窟,即藏經洞(圖1下載)、三層樓(圖2)、九層樓。

         2013年去時,莫高窟“九層樓”正遮攔着在維修,沒見到真面目。7年後的2020年10月12日和老覃隨團再次來到莫高窟,一睹了莫高窟三個最著名石窟之一“九層樓”的風采。據介紹,九層樓最初爲四層,1935年建造爲九層,故名九層樓。此樓攢尖高聳,檐牙錯落,已成爲莫高窟標誌之一。

         參觀莫高窟時間比較充裕,我們能從容遊覽。爲保護文物,較多石窟沒開放。石窟數字標誌有改變,如“臥佛”過去是39窟,現爲148窟。

        在我國四大石窟中,莫高窟保護得最好,這敦煌研究院功不可沒。這次莫高窟之行有幸參觀了敦煌研究院院史陳列館。館內資料和實物再現了考古專家們當年艱苦的工作環境,艱苦創業的精神。爲國家保護好這麼大一座寶庫,不容易啊!

        研究院創建過程中,有三位關鍵人物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莫高窟保護取得的如此重大成就。他們是敦煌研究院的創建者、首任院長常書鴻,繼任院長段文傑,現任榮譽院長樊錦詩。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祖國寶藏的守護者。

        返回時,經過路邊高僧舍利塔。

        通過兩次參觀,深深感受到莫高窟是一座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寶庫。石窟的主要內容爲佛教題材,同時也是研究歷史任何一個方面的珍貴圖像資料。石窟壁畫:(圖1下載):

        2、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在騰格裏沙漠邊緣,現在是旅遊熱門景區,在敦煌市內,去玩耍方便。2013年到那兒主要是爬山(沒騎駱駝),雖然鳴沙山不高,但沙是軟的,使不起勁,特別不好爬。有位小夥子挎着女朋友揹包,留下女朋友和我一起往山頂爬去。到山頂,他大口喘氣,我輕鬆些,小夥子直誇我能幹,在山頂爲我拍照。

         2020年10月重遊鳴沙山以騎駱駝爲主,圍繞鳴沙山轉一圈。有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早已結束其沙漠交通工具職能,成爲供人們遊玩的沙漠之舟。

        騎了駱駝,來遊月牙泉。

        敦煌夜市美食多多,品嚐美食成了遊客最愛。

        3、玉門關

        玉門關是河西走廊終點,曾是漢代重要軍事關隘和絲綢之路交通要道。史籍記載,當年漢武帝爲抗匈奴,由酒泉到玉門關分段修築障塞烽燧。後與西域交流中斷,玉門關隨之關閉,留下漢長城關隘及烽燧遺址(由生土夯建而成)。唐朝邊塞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大家耳熟能詳,流傳千古的名句,玉門關也隨之名揚天下。2013年7月,我從敦煌市區來到玉門關。

        在玉門關遺址,巧遇曾教過的學生,他們是隨父母自駕來的,準備到嘉峪關。師生相逢大漠,太不容易啦,合影紀念,留下這難得的師生奇遇。

        4、陽關

       到敦煌不僅要去玉門關,陽關也該去。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得名的陽關,始建於漢武帝時代,與玉門關南、北呼應,兩關曾是古代絲綢之路敦煌段的主要軍事重地和驛站,通西域和連歐亞的重要門戶,出敦煌必走其中之一關。兩關名揚中外,情繫古今,爲敦煌八景之一。與玉門關不同的是,陽關不屬於漢長城,漢代後逐漸從軍事關卡變爲陽關縣。現在人們所參觀的陽關是爲發展旅遊而修建的景區。

        漢代名臣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就是從陽關走出去的,這裏有騎馬出陽關的使臣張騫雕塑像。(圖1下載):

         景區的陽關博物館裏有絲綢之路、仿古兵營、陽關都尉府等展廳,展示着衆多古絲綢之路文物。博物館內容豐富、翔實,值得一看。博物館鄰近有個大殿,門上牌額寫着“威震西域”四個大字(圖4)。

        參觀完博物館和大殿,向陽關門樓走去。走出門樓,猶如真的進入到西域。

        陽關門樓外的戈壁既荒涼又壯觀,黃沙大漠彷彿連接到天邊,沙土上都是風沙肆虐的痕跡。昔日的陽關城已被時間和風沙埋沒,僅存一座殘垣斷壁的孤零零漢代烽燧遺址,看着它不由得感慨歲月的無情。戈壁灘上有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塑像,左手高舉酒杯、右手遙指遠方,讓人一下就想起他的千古名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如今歷史已過眼雲煙,陽關已無當年風景,但人們在這大漠風沙中更能品味出一種蒼涼和逝去的美,這也算是對古人的一種交流和慰藉。(圖3下載):

        經常聽人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古代陽關這條路就是通往西域的陽關道。呵呵,我終於走上陽關道,觀賞到現代 “敦煌西湖溼地國家公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