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梅崎竹字龍吟一一訪贛西書畫家  尹葉松



尹葉松簡介

尹葉松,又名崎竹,1936年出生,江西省萍鄉市人,1957年畢業於萍鄉師範。中國美協會員,江西省美協會員,江西省書協會員,曾擔任萍鄉市美協,書協副主席、兼祕書長、萍鄉市書畫院院長,八、九屆市政協委員,現任萍鄉市老年書畫協會副會長,萍鄉市美協、書協顧問。

其作品巜心願》曾在全國職工畫廊展出,並評爲優秀獎,設成小樣爲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巜漁鷹唱晚》在江西省第九屆美術作品展覽中蕕優秀作品獎,在江西《星火》雜誌封頁中刊登,書法作品巜龍》曾在巜光明日報》等國家級報刊上發表。其書、畫作品還多次參加江西省老幹部書畫展,並獲獎,作品巜紅梅》在巜江西日報》選登。




熱情初見

今天是10月26日星期二,沐浴着初冬暖陽,安源區湘贛邊界名人研究會一行在名研會戴炳生老師引薦下,來到位於萍鄉市五豐河畔的書畫家尹葉松家!隨行的有名協副主席漫畫家一一 秋天漫像,攝影師熊雲坤,還有安源工人報社記者黃優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譚友明先生,合唱團彭建湘老師及魚兒。

走進家門,今年八十五歲高齡的尹老爺子趕緊從椅子上起來迎接我們。尹老爺子的夫人熱情地泡好熱茶,茶几上擺好了果點。尹夫人說:尹老師除了有點耳背。其他都還好!

而我們卻在寒喧時,牆上的作品卻吸引了眼球。而攝影師們忙着拿出手機來,調整角度抓拍,搶拍⋯






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版畫作品.巜漁舟唱晚》畫面栩栩如生,簡潔,意境悠長。






右邊一面牆上掛着尹老的一幅字巜赤壁賦節選》故壘西邊曾憶三國周瑜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氣勢雄渾,一氣呵成,彷彿有英雄氣概.萬壑於胸。




正對面掛着尹老的一幅國畫牡丹巜富貴吉祥》,墨色妍麗,天姿國色.誠如盛放的生命。世間有不敗之花竟是畫家筆下及心中的花兒!






客廳後牆上昰一幅漆畫山水作品。老爺子向我們介紹了漆畫的製作過程:首先打好線稿,上色打磨,那條小船是用雞蛋殼做的。尹老的兒子君君介紹說:這可是需要很多套工序反覆打磨而成,所以這也叫磨漆畫。




魚兒身後的是一幅尹老的松梅圖。歲寒三友竹松梅錯落有致,我們停駐在畫面前.戴炳生老師說:好!看松樹就看松針。不亂而骨鋼,沒有筆力是不行的。而尹老師的松針卻根根有力。鬚髮盡張之感!譚友明老師說:歲寒三友怎只寫松梅?再仔細品讀尹老師的畫,卻真沒加上竹字。竹子在畫中也是淡影,突出濃花勁松,主次分明,此一妙境。




書房毛筆秀,愛筆惜墨人!

寒喧賓主禮,客立主不坐!

參觀了藝老師的書房,我們一起來到了客廳,發生了一個很小有趣的插曲,我們本來是想把尹老安放在沙發中央進行採訪。尹老不肯坐,他說你們不坐我也不坐,這就是一個人的禮節,後來大家落坐.尹老才坐在側方凳子上。尹老左邊是尹夫人陳老師,右邊是尹老的兒子君君。我們正式開始了採訪。

尹老師您好,我們是萍鄉市安源湘贛邊界名人研究協會,這次採訪的目的,是想把您的作品和精神用圖文珍藏並傳播出去。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尹老師連連點頭說好!







與美術結緣

尹老凝神過往;尹夫人與兒子在一邊補充。

  尹葉松出生於中醫世家,初中畢業後,於1955年考入萍鄉師範.專攻美術專業.後來在蘆溪農村基層組織農民美術創作,培育出一批批優秀的農民畫家。

尹老是萍鄉市第一屆書畫院院長。誠如前面的畫作一樣,尹老是全才型的,擅長板畫漆畫.國畫,書法造詣也是非常高的。

與梅結緣一一恩師關山月。

尹老說:他在書畫院當院長時邀請名家關山月來孔廟授課。萍鄉市很多畫家都圍在中間學習,我就貼近他的左手邊仔細再看他畫梅花,用筆用墨。關山月老師是嶺南畫派的傳承人,而我畫梅花就是從關山月老師教的一次開始,我之前畫山水的。

君君說:在安源紀念館️有一幅大型的梅花圖就是我爸爸畫的。




龍吟翰墨飄香

說到尹老師的書法,有一句俗語叫做尹老師的字會做龍叫,其實這裏就是有一個故事,尹老師在85年寫了一個龍字,發表在光明日報上,像極了蒼龍探海,古樸蒼勁.龍頭活靈活現,彷彿聽龍吟之聲,呼之欲出。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在似與不似之間。意象的空間是無限的。


低調,不要宣揚,是尹老的口頭禪.而才華橫溢是擋不住的。

尹老1977年參加全國農業展覽會。尹老興致勃勃地描述當時情景,全國各省市書寫好,交給組委會統一評審訂稿,尹老書寫的"安源農民創新業"行書。正好被選正,全國除了山東的帶金箔的字留下.還有毛澤東手書外,其他省市一律由尹老行書來寫。尹老的字得到肯定,內心是興奮的,但還是說不要聲張。

收穫滿滿.筆耕不綴

尹葉松老師和夫人陳老師爲人師表,桃李滿天。在翰墨中耕耘六,七十年,用筆,用墨,用心自然生動創作了很多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優秀作品。特別是他畫的梅花筆墨老辣,有深厚用筆墨之功底,有嶺南畫風骨。誠如尹老一樣,與墨一生,與梅竹松爲伍。




而我們漫畫家秋天老師卻在這一瞬間,捕捉住尹老的神韻!

臨了尹老堅持從五樓送我們到樓下.一步一步步的虔誠,一步一步的禮性⋯

而這一切都是值得我們浸染的中國古老的傳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