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隨想錄|| 張愛玲說紅樓

張愛玲在《憶胡適之》一文中有一段寫《紅樓夢》的文字,有三層意思,分述如下:

一是外國人眼中的《紅樓夢》。《紅樓夢》他們(指外國人)大都只看個故事輪廓,大部分是高鶚的,大家庭三角戀愛,也很平常。外國人都認爲中國詩歌的成就很高,但在小說上卻沒有什麼成就。在中國的小說中,只有《紅樓夢》是代表作,沒有較天真的民間文學成分,張愛玲是不同意這種看法的。張愛玲覺得中國過去在小說上的成就不下於繪畫瓷器,也有很高的成就,比如《海上花列傳》。張愛玲認爲《海上花列傳》是中國舊小說發展到極端時最典型的一部

二是張愛玲覺得120回版的《紅樓夢》不能代表這本書的成就,只有去掉後40回,《紅樓夢》才能得到它應得的國際地位。《紅樓夢》是一件殘缺的藝術品。說的簡單點,張愛玲認爲高鶚續寫的後40回是狗尾續貂,影響了《紅樓夢》的藝術性。

三是張愛玲談了自己年少時讀《紅樓夢》從前80回過渡到後40回的感受。

她說我十二三歲的時候第一次看,是石印本,看到第八十一回“四美釣游魚”,忽然天日無光,百樣無味起來,此後完全是另一個世界。最奇怪的是寶黛見面一聲之僵,連他們自己都覺得滿不是味這是一個天才的少女的感受,由此可以看出張愛玲對文字的敏感敏銳程度。愚鈍如我,在初讀《紅樓夢》時,從80回到81回就沒有如此明顯的感受,沒有感覺到張愛玲所說的天日無光,百樣無味。只是後來知道了後40回是續寫的,再去讀時,才能感覺到不同。這時感覺的“不同”已經不純粹了,帶有先入爲主的偏見。不像張愛玲,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強烈地感覺到天日無光,百樣無味,這纔是最純粹的閱讀感受。

張愛玲又說許多年後才知道是別人代續的,可以同情作者之如芒刺在背,找到些藉口,解釋他們(寶玉和黛玉)態度爲什麼變了,又匆匆結束了那場談話。等到寶玉瘋了就好辦了。那時候我怎麼着也想不到是另一個人寫的,只曉得寧可翻到前面,看我跳掉的做詩行令的部分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張愛玲在年少時讀《紅樓夢》,也是不怎麼看那些做詩行令的內容的,那些內容,對於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來說,總是有點深奧和無趣的。

《紅樓夢》中的詩詞,不到一定的時間,是看不進去的。好在這些詩詞一直在那兒,我們什麼時候具備看的“條件”了,再來讀,也不遲。

這些詩詞,不論你看與不看,它們一直都在那兒,記錄着人世的悲歡離合、興衰榮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