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能说的三句话

1.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这句话的正确表述方式应该是:你这个行为是错的,已经影响到别人了。

很多时候,父母真正的想法和说出的话是不一样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这样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没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下次他还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发生某些事而打折。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这样的话说出去,孩子会听进耳朵里,记到心里。

不少父母无意识中会仗着孩子的依赖说出一些在孩子听起来暗含威胁的话,即使那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样会引发孩子心底的恐惧。

所以,正确的表达方式很重要。

孩子有不妥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对与错,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而不是威胁孩子。

2. 你再哭,我就不给你玩手机了。

同样的,比如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很有点长,你就直接夺走了手机,结果孩子不依不饶大哭大闹起来。

这时,你说了一句:“你还哭,以后就再也不给你玩手机了!”

这句话的正确表述方式是:你可以玩手机,但是记住每次不能超过十分钟。

不要把手机当成哄娃的“神器”,也不要把没收手机当成惩罚的手段。

建立良好习惯的开始,是对每一件事物有着正确的认知,手机可以玩,但要懂得节制。

这才是我们需要传达给孩子的正确观念,而不是为孩子玩手机的事情,家里天天上演一场“大战”。

3. 你做得非常好,只是这个比赛规则有问题。

还有些爸妈不懂怎么安慰受挫的孩子,经常会帮孩子推卸责任。

比如,孩子参加一个比赛,结果输了,正在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足。

这时候,爸妈轻飘飘来一句“你做得非常好,只是这个比赛规则有问题。”

让孩子觉得遭到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从而产生“愤愤不平”的心理。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成了“玻璃心”,不仅输不起,也学会了推卸责任。

所以,当孩子比赛输了的时候,正确的表述方式应该是:输赢很正常,你参与就很棒了。

鼓励不是教孩子推卸责任,把错误归咎于他人,而是对孩子行为的肯定。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所有的经历都会转化成为人生的经验,只要参与,就会有收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