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資治通鑑》//公元前311年

張儀歸報,秦王封以六邑,號武信君。張儀榮歸秦國,被封,已經達到了人生的頂點了。以後,就是會走下坡路啦。

復使東說齊王曰:“從人說大王者必曰:‘齊蔽於三晉,地廣民衆,兵強士勇,雖有百秦,將無奈齊何。’大王賢其說而不計其實。今秦、楚嫁女娶婦,爲昆弟之國;韓獻宜陽;梁效河外;趙王入朝,割河間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驅韓、梁攻齊之南地,悉趙兵,渡清河,指博關,臨菑、即墨非王之有也!國一日見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齊王許張儀。不動一兵一卒,就靠一張嘴,又把齊國來說動了。

張儀去,西說趙王曰:“大王收率天下以擯秦,秦兵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大王之威行於山東,敝邑恐懼,繕甲厲兵,力田積粟,愁居懾處,不敢動搖,唯大王有意督過之也。今以大王之力,舉巴、蜀,並漢中,包兩週,守白馬之津。秦雖僻遠,然而心忿含怒之日久矣。今秦有敝甲凋兵軍於澠池,願渡河,逾漳,據番吾,會邯鄲之下,願以甲子合戰,正殷紂之事。謹使使臣先聞左右。今楚與秦爲昆弟之國,而韓、梁稱東藩之臣,齊獻魚鹽之地,此斷趙之右肩也。夫斷右肩而與人鬥,失其黨而孤居,求欲毋危,得乎?今秦發三將軍,其一軍塞午道,告齊使渡清河,軍於邯鄲之東;一軍軍成皋,驅韓、梁軍於河外;一軍軍於澠池,約四國爲一以攻趙,趙服必四分其地。臣竊爲大王計,莫如與秦王面相約而口相結,常爲兄弟之國也。”趙王許之。張儀到趙國,成功說服趙國。一張嘴,真是厲害,幾乎喫遍天下。

張儀乃北之燕,說燕王曰:“今趙王已入朝,效河間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下甲雲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之有也。且今時齊、趙之於秦,猶郡縣也,不敢妄舉師以攻伐。今王事秦,長無齊、趙之患矣。”燕王請獻常山之尾五城以和。張儀又到了燕國,就靠一張嘴,能說會道,又把燕王說成了。不知道,燕王有沒有想起當年一人而掛六國長印的蘇秦,也是這麼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去走,去說服,幾乎複製,只不過啊,事情卻反了一個道,掉反過來了。

張儀歸報,未至咸陽,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爲太子時,不說張儀,及即位,羣臣多毀短之。諸侯聞儀與秦王有隙,皆畔衡,複合從。可惜啊,可惜啊,秦王薨了,新王不納可惜啊,可惜,秦王薨了,新王不納,本來無限風光回,結果卻什麼都不是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