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拆文的标题《局外人》:局外人看透人生,局内人体味生活

首先,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作为一个读者,我为什么会在众多文章中选择这篇呢?是因为这个标题很文艺,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书中的句子?还是此文章作者的总结?但成功地吸引了我。

生活就是一场局,我是局内人,你是局外人,局外人这本书又是以什么的视角阐述人生的呢?

文章的开头引用了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让读者引起共鸣,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刻感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候,而高赞回答则引出了局外人的话题。

“这个世界是热闹的,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此时的你仿佛成为一个和世界不熟的局外人。

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局外人跨越了时间维度,早在上个世纪,就有这么一本书阐述了它的存在,而故事是如此的荒诞甚至恐怖。

最后这句话设置悬念,就让我想看下去,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

“一个男人在母亲葬礼上没哭,被判了死刑。”

作者一句话将故事简单直白明了陈述出来,引起我们的疑惑,为什么这个男人在母亲葬礼上如此冷漠,就算没有哭丧为何会被判了死刑?

“这个男人,为了忠于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选择直面大众的唾弃,冷漠孤独地游走于世界的边缘。

但也许他未曾料到,他越想出局,越深陷局内,仿佛你我无法选择的命运一样,早已暗中写下了结局。”

这两小段总结书中的内容。

此后文章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得知母亲死亡通知单时的平静,在母亲的葬礼上,默尔索只感受到奔波的疲惫,和周围人群悲伤的表情形成了反差。默尔索爱她的母亲吗?爱的,但他更认为,生死离别是人之常情,我们每个人都要经过的过程,死亡不是悲伤的事情,而是一种解脱。默尔索忠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将自已看成一个局外人没有过度感伤,也没有假意将悲伤表现在脸上。葬礼过后进行正常的生活,甚至和女人约会,这在局内人看来是件不可思已的事情。

第二部分讲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因正当防卫误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他被指控为故意杀人。在审讯时,没有对案件进行追问,反而问了关于他的妈妈,证人指责他妈妈死了,连泪都没有流,葬礼第二天,他和女人约会。以此证明默尔索的冷血,而这样一个冷漠的人,误杀就成了一场有预谋的杀人,而最后被判处死刑。

看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不接受不合群的异类,太过于真实只能沦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第三部分分析主人公默尔索的精神世界,通过一件件生活事件,来印证他的始终以“无所谓”的消极姿态应对世界,在审判面对生死,他依然是以一个局外人的姿态,不为自己辩护。

第四部分通过默尔索和这本书来引伸讲述局外人的概念。

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是成功的,并且十分有吸引力。虽然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通过此文我已清楚的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么样一个道理?

拆书稿课中讲过在拆分叙述一本书时,可以使用自己的文字,但要讲述书中的故事和理论。不要加入自己的思想,这样就失去了书的价值。

此文作者的文笔很好,条理清晰,她的文字有一种感染力,让人感到生活的沉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