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学校,没有传授如何阅读的策略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大量阅读大量输出,才能够让我们写出,更好的作品出来。

1  阅读策略之一

今天比较认真的读了《阅读技能训练》前面第1章节,阅读的第一个策略。

这是一位美国专门从事课程开发的 珍妮佛赛拉瓦洛,她是专门从事读写项目。

开始的阅读训练,重新回到幼儿园时期,看看幼儿园时期的美国小孩说你需要掌握哪些:

帮助享受阅读理解含义,掌握词汇,利用文本特征,加深理解。

综合分析上下文的内容,通过写作和交流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的流利度,最后成为一位自信的乐在其中的阅读者。

而今天就是学习的第1小章节内容,这一小章节训练自我方法:

从这一页你读到什么内容,找到什么东西?

用手指按住每一排字,滑动之后,慢慢读每一个字,这个方法,如果按照速读法来说是很愚蠢的。

这一页讲的内容跟下一页之间有什么关联?

两页的内容,有什么是相同之处,有什么是不同之处?


2  培养技能需要合意的难度

如何解释“合意难度”,心理学家罗伯特比约克,1994年提出了概念。

他的解释是:科学的学习,最重要是不要看重,某一次考试的好成绩,因为这样的成绩,意味着成长快速。

同时也是转瞬即时的进步!

培养技能,还是又应该有一个合理的难度,而且,如果一开始,都是运用所谓的快捷方法。

因为快捷方法,大家到最后都能掌握,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的认知的宽度和深度,是要启发不同的思考层面。

哪怕这个思考的模式是错的,思考的模式不同于运动的模式,因为运动的模式一旦出错之后,以后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纠正。

而思考的模式,即使是错,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了后面的学习,学习的效果,可能比一开始,就运用所谓的快捷方法,便利方法,会更好一些。

每个人技能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胡乱摸索,或者是自我摸索的阶段。

通过了这一个阶段之后,学会某一项技能,就指日可待了。

有哪一些才是真正有科学依据的学习策略呢?

2007年美国教育部的一份报告显示出三个高频率词:

间隔期,测试,使用,建立联系。

因为人都是急功近利的,今天学到一点就恨不能说仅仅过180天,我可能就彻底掌握这个技能。

而真正的学习最好的道路是什么呢?
最好的学习之路道路有很多阻碍,而且比较漫长,不仅进度缓慢,可能眼下表现的很不好。


这样一种直觉反应,严重的影响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看不到效果,或者说写作方面看不到,自己已经通过投稿,这一个方式赚到钱。

更加希望说,你学到一个很好的方法,不管是一个记忆方法,或者是一个轻巧的方法,或者是吃某一些补充剂。

或者是参加一些大佬的培训,瞬间,就能够掌握某一项,需要的学习的技能。

人人都想成为金庸小说的那位神奇人物,郭靖是不是在很短的一夜之间,突然武功大增。

这种只是一种虚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相信即使到了所谓的AI非常发达的地步,也无法实现这样一种一夜之间,不管是金钱,还是美女,还是权利,都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

3  专家和普通人是如何学习的

普通人是如何学习呢?

沉浸在友好型学习环境的人,首先找方法,再去找策略,最后研究问题。

再看一看专家类的人是如何学习的?
专家类的人,对于任务不管是体力的还是脑力的,他们都会采取交叉练习提高。
这种匹配方式是解决策略的最好能力之一。

他们的方法是先花时间精力确认面对的是哪一些问题?

然后再去找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这种方法,让我想起了有一些教写作的作者,他们可能一上来,不是一就讲:

标题如何写,结构如何写?大纲如何写?如何寻找素材!

个人认为,像自己现在处于小白的阶段,写作的人,不管是普通的流程式写作,还是框架式写作,或者是九宫格的写作方式。

都要去了解,都要去尝试,都要去做到实践。

也就是说“行动在前,思维在后。”

如果一直都是思维在前,我们肯定会被很多的困难所困扰,迟迟不敢行动。

反而,如果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行动在前,哪怕碰的头破血流,在这个过程中,一边摸索,一边找寻,这些大师们他们的学习轨迹,学习的路径。

总结出自己如何写作的模板,路径,学习方法和策略。

帮助我们尽快的,通过小白到青铜写手的阶段。


现在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

不管是阅读技能的训练,还是写作技能的训练,或者是演讲技能的训练,包括表演的训练。

这些都是,在我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这个阶段,就应该完成的。

很可惜,都变成是出了社会之后,跌跌撞撞,蹒跚学步,重新学习。

不过,也要感谢现数字化的时代,如果没有这个时代,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去写作,也不会去读专业以外的书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