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談死色變的人嗎?

咱們中國是一個談死色變的國家,古代貌似也只有莊子談過,莊公夢蝶,其他的諸子百家也很少談。而且我們國家對於死亡都很避諱,幾乎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些深深的恐懼,日常時間更是避諱不談。

尤其一些長輩們,見不得白色衣服,白色鞋子,白色浴巾娃娃們在頭上打鬧都被認爲相當的不吉利。

所以我們很難接受到死亡教育嗎,一代一代人的心中都有些深深的恐懼,現在的孩子們一半好奇一半害怕,以至於奧祕網絡上各種信息氾濫中瞭解死亡,甚至無知的模仿遊戲中的死亡體驗,從而引發了很多的悲劇.

關於死亡這個詞,我自己有重大印象的有四次:

第一次上小學的時候,大概9歲左右

我們同村同學爸爸去世了,我問了一個我自己的問題:

如果說要我這個生日出生的孩子我去守一晚靈,就可以讓同學爸爸復活?我願意去嗎?我內心害怕,不敢去,又想救人(武俠片看多了)

第二次是伯母抑鬱症投湖自殺事件

讀初中的時候,伯母得抑鬱症跑出去湖裏邊自殺了

伯母是一個典型以孩子們爲中心,完全忽略自己的犧牲式農村主婦,她的死震撼着我們所有人。我一直挺害怕的,估計這也是冥冥中我爲何喜歡默默的學習心理學,成爲心理傾聽師的潛意識的原因吧。

第三次是水上樂園救小孩子事件

早幾年我和我家孩子在大型水上樂園,一起救了一個孩子,當時這個孩子父母不在,我娃看到他一個人浮在水面,大家都以爲他潛水玩。我家娃說不對勁也特別害怕,我更害怕,感覺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怖,可是責任心逼迫我克服恐懼抱起孩子上岸喊人搶救,並喊了工作人員,打了120。回家路上孩子還在急救,我和我孩子一直戰戰兢兢,我感覺瑟瑟發抖,內心特別恐懼,也很複雜,直到聽到孩子平安救火才鬆了口氣。

第四次是外公離世事件

以前關於喪事,我都是遠遠望着,從來不敢靠近屍體,現在是自己深愛的外公壽終正寢,終於沒有以前的恐懼了,敢仔細看入棺儀式,沒有那麼害怕了,敢於平靜的正視和麪對死亡

其實死的意義是告訴我們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留遺憾的活着,活在當下,活好當下,用心拓寬生命的寬帶,自己賦予自己活着的意義。

在這裏,特別想呼籲一下,從幼兒園開始就進行死亡教育?重視生命,珍愛生命,從娃娃抓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