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3)

今天我们来谈谈潜意识,机器与人的最大区别,其实就在于机器没有潜意识,人除非是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平常举手投足之间,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大脑都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负责社会系统,大家分工合作。

意识很难接入潜意识,但是反过来,潜意识却是可以轻松的左右意识的方向,所以人们总在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拿起了手机,明明知道有些但又毫无意义,但却忍不住的陷入焦虑,这就是潜意识带来的副作用,模糊,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就越是混沌,谁的模糊越轻微, 他就越清晰,我们学习知识,挺高认知能力,这就是所说的洗脑的过程,当你越来越多的接触了真理,那么,你的模糊也就消除的越多,比如我们经常举得例子,古代人为什么一看见月食就害怕,认为天狗吃月亮,而现代人知道这东西就是个天文现象,所以也就不再恐惧,这就是认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还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比如在啊投资中,我们掌握了周期规律,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布局什么行业,而如果你啥也不懂,n那就跟走入迷宫一般,越是追热门,损失越大。

作者说,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更倾向于去做高耗能的事情,比如学霸的秘诀,往往就在于他们的错题本上,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解决这些错误,避免再犯,而学习一般的孩子,则不愿意去做这些工作,他们只愿意重复熟能生巧的事,工作也是如此,总结错误这种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干,都愿意每天不动脑子的简单再重复,但这样是无法消除模糊的。

心理学家描述了人类对于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更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更简单,之前有句话叫做,大家宁可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些的苦,因为生活的苦,你躺着他就来了,而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才行,其实这句话不完全对,大家宁可身体受苦,也不愿大脑处于高耗能状态,这就是天性,所以这是很多人的悲剧所在,肢体上额勤奋,在掩盖头脑的懒惰。

然而回避痛苦,并不会让痛苦消失,反而会让其转入潜意识,越来越模糊,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来并不是很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了,举个例子,高考之前你会很紧张,甚至害怕的睡不好觉,但是一旦开始考了,你全神贯注的在考卷之上,也就觉得不过如此。都年以后,在回顾高考,其实完全没有了那种恐惧,所以这就是解决问题德尔思路和态度,要正视它,拆解和化解它,不给他进入潜意识的机会,即使它进入潜意识了,也要尽快的把它挖出来,比如一开始自己上台演讲,也会紧张,我就会问自己,到底怕什么?怕忘词?怕忘词就看一眼稿子呗,怕说错?说错了就重新说一遍呗,怕表现不好,底下的观众是来听你演讲的,没关注你的表现,所以想清楚这些,我就逐渐不紧张了,因为不管表现好坏,我也不会失去什么,经过反复演讲练习后,最后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写出来,列出它的最坏影响,然后给出解决办法,尽可能缓解这个最差影响发生,熟悉这种方法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就会越来越清晰,焦虑越来越少同时,你自己就越飞速的成长,总之那句话,与其胡思乱想,不如现在就行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