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札記】從兩片樹葉說起……

           

                    從兩片樹葉說起……

——2021高新區學習共同體送教之《白楊禮讚》

                  岐山三中    侯會芳

今天,我撿了兩片樹葉。一片是楓葉,七個修長的葉瓣,從中間向兩邊舒展開來,紅而內斂,透着溫和與沉靜。一片是銀杏葉,細絲般金黃的紋路,有種幾乎透明的既視感,正對着葉莖的扇面從中間開了一段小口,彰顯着它的與衆不同。深秋初冬的當口,是它們生命中最繁華絢爛的日子。

在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裏,我拿出夾在課本中的兩片葉子。看到它們,突然有種寫詩的衝動:“把陽光揉碎/和進每一寸肌膚/就有了生命的色彩斑斕。”

就要上課了,我拿着兩片樹葉想幹什麼?孩子們定定地看着我,看着銀杏葉和楓葉,那是秋的顏色,秋的氣息,秋的生命。“老師是不是想往《白楊禮讚》上引?”有孩子小聲嘀咕着,猜測我的意圖。是呀,我確實想這麼做來着。不過,我還有什麼意圖呢?有孩子開始站起來發言了:“老師想用這兩片樹葉引出白楊樹。”“嗯,說得更具體了。還有嗎?”孩子們有點發愣。於是我說:“我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想找個話題和大家聊。”譁,全班孩子都舒心地笑了,上公開課的緊張感煙消雲散。

葉子,只是我想和孩子們溝通的載體。我用葉子是有明顯目的的,就是借“葉”這個“物”,消除了我們之間的陌生感,拉近我和孩子們的距離。

那麼,如何通過“物”來表達自己的意圖和想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白楊禮讚》吧!

先來看看題目。題目中的“物”是什麼?毫無疑問,是“白楊”。“禮讚”是什麼意思呢?“讚美呀。”有孩子說道。那題目直接叫“白楊贊”不就行了嗎?還要“禮”字幹什麼?因爲“禮”指的是“滿懷敬意”。“哦,原來是這樣啊。”

弄清楚了題目,接着我們來看看作者寫這個“物”的意圖是什麼。孩子們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到了第七自然段。這一段先“抑”,寫白楊樹不是樹中的“好女子”,後“揚”寫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之後用四個反問式排比句,由樹及人、由人到精神意志,層層深入。齊讀,單獨讀,感受反問句的妙處;單句讀,整體讀,體會句與句之間的層遞關係;男生讀,女生讀,品味排比句的氣勢。我們邊交流,邊朗讀,邊朗讀,邊交流。同時,我展示出課文第八自然段,把兩段放在一起再比較讀。孩子們的思維,在課堂上悄悄流動。

這是作者的寫作意圖,承載寫作意圖的“物”——“白楊”呢?孩子們很快找到了第五自然段。幹、枝、葉、皮,那是白楊樹的外形。筆直,靠攏,向上,倔強挺立,不折不撓,力爭上游,團結一心,“對抗着西北風”,看看這些詞,哪裏是在寫樹,明明是在寫人嘛。可見,寫白楊樹的時候,作者心中就有人的形象。怪不得作者說白楊樹象徵了北方的軍民,象徵了革命的精神和意志。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的境界吧。

還有孩子找出了課文第二自然段。他認爲這個自然段表面看雖然沒有寫白楊樹,但實際還是寫白楊樹的。因爲這一段既寫白楊樹的生活環境,也暗示了時代背景。如果沒有了黃土高原這個共同的生長環境,白楊的象徵意義就無從談起。還有孩子認爲,這段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因爲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直接寫“我讚美白楊樹”。第三自然段寫“猛擡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白楊樹,沒有第二自然段的生長環境,到哪兒去“看見”呢?這種想法是不是很真實呢?

我們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找到了載體,怎樣把兩者融爲一體呢?對,抒情啊。題目中不是說要“崇敬地讚美”嗎?課文是如何抒情的呢?找出課文中的抒情句,我們一起反覆品讀。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

第1自然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自然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自然段:白楊不是平凡的樹。……我讚美白楊樹……

第9自然段: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勾畫關鍵詞,讀出重音;觀察標點符號的變化,讀出情感起伏;品析修飾詞,讀出情感的濃烈;解讀矛盾詞語“極普通”和“不平凡”,讀出象徵義;結合文章內容,讀出層層遞進之感。在朗讀的反覆嘗試中,一篇集描寫、抒情與議論爲一身的散文,一點一點呈現在孩子們面前,印刻在孩子們心裏。

從物到人,託物言志。課堂上,有葉,有你,有他,有白楊,有我們,有我們的故事。

下課了,孩子們輕輕向我揮手,在他們的笑容裏,我把兩片樹葉又夾進書裏。

是的,今天,我珍藏了兩片樹葉,一片是銀杏,一片是紅楓。真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