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平房的四季

每個人記憶中都有一座老房子,那裏還保留着兒時最純真、最樸實、最美好的東西,承載着我童年的回憶。

我家的老平房是20世紀80年代建成的,是用石頭、磚還有預製板蓋成的。是一個簡單的“四合院”,有南屋、西屋,東邊建了豬圈和雞舍。

平房的房頂,在農村就是一個小型的晾曬場,一年四季總能派上用場。

春天地裏也沒啥農活,也是農村人較閒的時光,婦女們都會在家做些針線活。這個時候媽媽都會把家裏的破布找出來洗淨,在房頂上展平,刷上漿糊,曬乾便是硬邦邦的底子,幾層布連綴在一起,比着鞋樣,剪成大小不一的尺寸,便是全家人穿的千層底布鞋。這樣的布鞋,雖然不好看,但是很養腳,不出腳汗,也沒有腳氣。

夏天的房頂熱的難以下足,也正是曬醬豆的最好季節。做醬豆一定要選在盛夏時節,也就是家鄉所說的三伏天,一是因爲天熱易於煮熟的豆子發酵,二是隻有那時纔有當季的西瓜,原料就是黃豆和西瓜。母親用自家地裏所產的黃豆做原料,精細選撿後,母親將豆子下鍋煮熟,煮熟的豆子出鍋後趁溼便要撒上面粉,然後手動摻裹均勻,使得每一粒豆子都包裹上面衣,平鋪在房頂上,上面鋪蓋上已經準備好的荷葉,目的是爲了蓋上後容易起熱發酵。

  完成了豆子的發酵,接下來便是要準備一隻完全熟透的西瓜,這時將盛放醬豆用的陶瓷罈子洗淨曬乾,便可將發酵過的豆子與一勺勺挖出的西瓜一起放入壇內,加上鹽,調和料,然後攪拌均勻,用塑料布封口紮實,放在房頂上繼續晾曬,大概需要十天半月的時間。眼看盆子裏的醬豆由土黃色變成深紅色,並且醬香撲鼻的時候,醬豆就算做成了。如今,想起那時候的醬豆子,就想起了家鄉的味道,那份心中濃烈的揮之不去的鄉愁。

  夏天勞累了一天,房頂上是最好的納涼的去處。晚上一家人都要夾着席子、枕頭來房頂上,鄰居們隔着房頂聊着家常。我經常是看着天上的銀河,想象着牛郎織女的故事,往往月亮還未到半空,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秋天的房頂更是熱鬧。玉米黃燦燦的,佔據房頂的大片江山;芝麻一捆捆靠在木架子上,隔幾天就要頭朝下吐出灰白的粒兒;花生被人用耙子翻來翻去,發出呼啦呼啦的聲響,還有黑豆黃豆綠豆奮力要在房頂上站穩一隅。

記得小時候,最有趣的就是在房頂上曬棉花,潔白的棉花,平鋪在房頂上,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白,有時刺的眼睛都睜不開。下午放學,我們會第一時間爬到房頂,躺在曬了一天的棉花上,小憩一會兒;有時還會像打雪仗一樣,打一會“棉花仗”,你追我趕,嬉戲一會兒。最後還要把棉花堆起來,用塑料布蓋上,以防夜間變天。棉花豐收的季節,家家房頂上都有堆起來的棉花,遠看像一座座雪山,成了秋天房頂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真的,秋天的老平房都沒有閒住,往往是你方收罷我登場,等到最後紅薯收的時候,時令已經到了冬天,還有紅薯秧子、花生秧子,等着翻曬,給家裏的牲畜準備過冬的飼料呢。

記憶中的平房就像住在它裏面的主人一樣,一年四季很少歇息,可它從不嘆息,只是默默承受風霜雨雪。

隨着時代的進步,農業也實行了現代化,農作物也變得單一,好多莊稼一收完,就直接被收購走了,現在的平房已成了“寂寞的羔羊”,變成了遺忘的角落。但我對平房充滿了感情,它承載着我兒時的記憶,每每回老家,我都要到房頂上去看看,彷彿就又回到了童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