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城市集市

城市集市位于虹口来福士广场(东大名路999号)内地下一层,主打怀旧风,里面的场景都被布置成老上海里弄的风格,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打卡的人群中除了我这样的小青年以外,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大妈,因为那里有她们生活的印记。

除此之外还引入了不少老字号,除了沈大成、鲜得来、小金陵、小绍兴、大壶春等市民熟知的老字号外,还有虹口区有名的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以及一些湖南的老字号饭店和港式的茶餐厅。

场景一:小时候怀旧店

这家店铺里卖的都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零食,比如大大口香糖,盒子是红色的圆盒,圆盒上的人物是一个吹泡泡的男孩,当我时隔多年再次发现我觉得挺亲切,记得那时候弄堂里的小孩就经常聚在一起比赛吹泡泡,既好玩又有趣。

除此之外,还有康辉陈皮梅,我上学时特爱吃,记得那时好像是一元钱一包,我就经常到学校的小卖部买一包解馋,陈皮梅酸酸甜甜,既解馋更解渴。

场景二:电话亭

公用电话亭曾经在90年代遍布大街小巷,电话刚普及的时候,听我妈妈讲,最早听电话靠喊,弄堂里有个大妈,坐在电话亭里,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每次有电话来,她都会喊:“某某某或者张三李四,有你的电话,请到弄堂口速接。”我妈妈说这叫传声电话。

后来有了投币电话,是灰白色的,要自己准备硬币,人们打电话的时候就往投币口扔一元钱,再后来电话升级了,改为IC卡电话,学生也有了专用的电话卡,叫校园201电话卡,现在大家都用手机了,打电话也不用投币或者插卡了,改为现金充值了,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场景三:电视机

看到一排电视机,让我想起了我家的电视机,我家一共买过四个电视机,分别为14寸的金星,18寸的日立,29寸的纯平康佳,32寸的液晶索尼,既有黑白,又有彩色,既有国产,更有进口,既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让电子科技蓬勃发展。

最早买电视机要凭证,叫电视机券,那时候有个电视机还是很稀奇的,一个电视机可供一家人或者一个大院的居民观看,到了晚上,大家围在一旁,看新闻或者戏曲,上海人民爱看的戏曲有滑稽戏、沪剧、越剧,看到精彩处,滑稽戏会模仿姚周两位老师的动作,越剧则会唱一两句台词,既增进了邻里的关系更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

场景四:书报摊

我家门口以前有个书报摊,买报纸还是很方便的,新闻类有《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体育类有《足球》和《体坛周报》,故事类有《读者》,时尚类有《风尚志》。

我喜欢看体育类,所以体坛周报买得较多,体坛周报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球赛有亚洲杯、欧洲杯、世界杯,大型比赛有全运会、奥运会,还有排球、篮球、围棋等栏目,更新的也很快,通过体坛周报,我知道了跨栏的刘翔、田径的苏炳添、女排的朱婷、篮球的姚明,围棋的常昊,也见证了体育界人才辈出,他们用拼搏的精神实现了自我超越,也为中国体育增光。

场景五:卖茶叶蛋的阿婆

第一眼看到这位阿婆,蜡像做得形神兼备,很逼真,看她的穿衣打扮,应该是一位纺织厂的女工,她利用业余的时光,推着一辆手推车,手推车里放着一只白色的铝锅,铝锅里煮着香喷喷的茶叶蛋,此情此景,我仿佛又听到了她的叫卖声:“香喷喷的茶叶蛋,刚出锅的,两元一个,小伙子来一个。”

通过打卡城市集市,上海既有日新月异的高楼大厦,更有怀旧的里弄风情,里弄里既有淳朴的人情味,更有悠闲的慢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