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考得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

           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双减”,但是,学期过半了,我们还是要迎接每学期的必备节目——期中考试。

           在每次考试中,总有同学超常发挥,成为黑马,一骑绝尘,但也有很多同学,明明平时很努力很刻苦,可一到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现在考试考的不仅仅是学生,也在考家长,家长都希望孩子们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考前家长应该如何督促孩子做好考前复习,而又不让孩子感受到太大压力?考后如何适度表扬孩子,才能让孩子不骄不躁再接再厉?或是,如何帮助孩子调节考试失利的不良情绪,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为什么中小学生一定要有期中考试?

        1、为了帮助孩子巩固知识点,避免遗忘

         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属于记忆快,遗忘也快的群体,这是由他们正在发育中的大脑结构决定的。学到第三章,第一章的知识点遗忘50%。因此小步碎跑式的复习非常重要。所以要有期中考,对前半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

        2、帮助孩子找到学科内容间的联系,学会综合思考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比较单一化,学到的知识在他们脑子里经常是分散的点,缺乏纵向联络与横向对比,在期中考试的复习阶段,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将前面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深入分析,找到它们内在的有机联系,这样孩子考试时,才不是只会做前面的小题,更会做后面的综合大题。

        3、帮助孩子澄清概念,对知识点的外延掌握得更精确

        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粗枝大叶的毛病,老师会通过期中考试复习的机会,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单独拉出来做对比,让孩子对这些知识点掌握得更细致、精确。这样,孩子考试时就不会一见到判断题、对错题、选择题就犯怵。

       4、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学期中段的倦怠期,提升精神面貌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会在开学两个月左右进入一个瓶颈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找不到提升的目标,注意力相对涣散,整个人变得怠惰。有期中考试这个具体的目标,就像长跑过程中有一个“加油鼓劲站”,可以让孩子再次振奋起来,让下半个学期的学习更有效率。

        所以期中考试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一、考 前

1、调整期望值

        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面对考试成绩更是如此。但在考试前,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成绩给自己定一个相符合的期望值。

        首先主动向班主任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学习状态,对这一阶段孩子在班级、学校,大概是什么水平得有个把握。第二方面,对孩子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对孩子这个时期的自信心、学习能力、潜力都应该有一个理性判断,在家长心里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定位。综合两方面情况,调整好这次期中考试对孩子的期望值。

2、帮助孩子摆正心态

        很多孩子平时学的也不错,就是考试紧张,有的孩子现在已经开始紧张了。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孩子调整好心态,让孩子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的对待考试。考试不是目的,是孩子对自己学习查遗补缺的一种手段,只要孩子尽力了就行。

3、提醒孩子跟上老师的节奏

       对于期中考试的内容、题目类型以及难易程度,任课老师最熟悉,也最清楚孩子易出错的是哪些知识点。家长要提醒孩子,考前用心听老师嘱咐,尽量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进行复习,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4、高效利用学习时间

        孩子在家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定个简单的复习计划,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每天晚上重点复习哪一部分知识,大约用多长时间,如何复习,让孩子按照计划进行,提高复习效率。

       另外,根据孩子的特点,跟孩子一起制定适合孩子的作息时间。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不要过分强迫孩子早睡;

       孩子习惯夜晚11:00睡觉,非要让他9、10点睡觉,打乱生物钟,反而造成孩子睡不好。

5、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在考前复习阶段,孩子需要全心投入,在记忆知识点的同时,要思考知识点间的联系,要反复斟酌错题,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了。

       但家长朋友们,不要刻意营造环境,要求孩子关掉音乐或者帮助孩子做很多事。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由他自己主动提出。

       期中考试是个难得的教育契机,既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也是为下一阶段学习做铺垫。作为家长应配合老师做好考试前的相关工作,帮助孩子调整考试状态,考出理想成绩。

二、考 后

       当孩子考高分时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们诚然喜上眉梢,但不应该作重奖等过分的表示,将孩子“捧”得高高在上,因为这样做,无形中会滋养孩子骄傲的情绪。

       其实,我们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请求,就可以当作奖励了。

       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乘胜前进,为下一次的考试“更上一层楼”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由于一种定势或是习惯,我们会觉得孩子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赞成用赏识的目光来看待孩子。

       但是,切记“赏识”并非“袒护”,我们应学会理智的评价自己的孩子,所谓“严师出高徒”,适宜的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孩子考低分时

       1、接受孩子的情绪

       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家长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比如可以对孩子说:孩子,请放心,一次考不好并不要紧,我们并不会责怪你的。成绩不算啥,只是阶段性测试一下你学习的情况。

       另外,鼓励孩子面对不理想的成绩。从失分处入手,可以淡化对不理想成绩的失落感。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入手,就可以引导孩子:我们来分析一下丢失的原因就行了,用不着总看得了多少分。

     最后,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每个孩子平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模式不一样,成绩自然会有好有差。大多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主要责任在家长和老师身上,并不能完全让孩子自己来承担,有责任心的家长,应该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2、跟孩子坐下来分析他的试卷

       和孩子一起做试卷分析。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平时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盲区,有针对性发现一些孩子平时学习中忽略的问题。比如平时家长忽略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导致答题时出现的粗心大意;比如基础知识没有学好不会答题;比如孩子对阅读理解题理解能力有不足;比如孩子读题不专注,解题步骤不完整;比如孩子答完题不回头仔细检查试卷;比如孩子字迹较乱影响老师判卷;比如平时不课阅读不练写作导致作文丢分现象多等。这些都可以在和孩子做试卷分析中发现。

       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发现问题,自然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要从给孩子方法入手,如果个别家长没有这个能力,可以找到任课老师,或者家教老师帮助孩子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方法的给予,合理的激励,让孩子重视问题,通过假期适当的安排,习惯的再培养,让孩子把问题得到一定解决,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这样做了之后,一是孩子情绪得到了宣泄,二是孩子也能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可以在以后多注意,这样也是在帮孩子学习在对待事情时,正确的去归因,所以简单的一个考试,其实可以帮孩子学习到很多东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