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司馬錯論伐蜀

司馬錯與張儀在秦惠王面前進行了爭論。司馬錯主張攻打蜀國,張儀說:“不如攻打韓國。”秦惠王說:“請讓我聽聽你的見解。”

張儀回答說:“秦國因先與魏國和楚國和好,然後出兵三川,堵住轘轅,緱氏的出口,擋住屯留的險道;再讓魏國斷絕通往南陽之路,楚國進軍南鄭,秦國攻打新城和宜陽,兵臨東西二週的都城近郊,聲討兩週君主的罪行,然後逐漸侵佔楚國和魏國的領土。兩週自知難以挽救局勢,必然會交出九鼎寶器。秦國據有九鼎,掌握了那裏的地圖戶籍之後,挾制周天子號令天下,天下沒有誰敢不聽從的,這纔是帝王的大業。而如今的蜀國,只是一個西部偏僻的小國,戎狄的頭目而已。爲此而勞師動衆,不足以成就威名,得到該國的土地,也沒有多大的益處。我聽說:‘爭名就要爭於朝廷,爭利就要爭於集市。’現在三川和周室,就是當今天下爭名的朝堂,爭利的集市,大王不於此處爭奪,反而要與戎狄去爭奪,這離帝王大業相差太遠了。”

司馬錯說:“不對。我聽說,要使國家富足,就必須開拓疆域;要使兵力強大,就必須讓百姓富足;要成帝王之業,就必須廣施恩德。這三個條件具備,王業便隨之建立了。現在大王的國土狹小百姓貧窮,所以我打算從容易做的事情着手。蜀國是個西部的偏僻小國,戎狄誅國的首領,眼下還發生了像夏桀、殷紂時那樣的禍亂。用秦國的軍隊去攻打它,就像讓豺狼去追逐羊羣一般容易。奪取蜀國的土地,足以擴大秦國的疆域,獲得蜀國的財富,足以使秦國百姓富足。整治軍隊又不傷害百姓,而蜀國便已歸服了。因此,秦國雖然攻取了一個國家,但天下卻不認爲殘戾;雖然盡得西方的財利,諸侯卻不認爲貪婪,這樣我國是一舉兩得,名利雙收,而且還有禁止暴戾、平定禍亂的美名。如果現在去攻打韓國,脅持周天子,挾持周天子本來就是很不好的名聲,又未必能由此得到好處,反而落個不義的罪名。而且,去攻打天下所不願讓去攻打的國家,是很危險的!請讓我說說其中的道理:周朝,是天下諸侯的宗室;韓國,是周朝的友邦。如果周天子知道自己將會失去九鼎,韓知道自己將會失去山川,那麼周、韓二國必然會齊心協力,依靠齊國、趙國的力量,向楚國、魏國求救。周把九鼎給楚國,韓把土地給魏國,這是大王您無法制止的。這就是我說的‘危險’,不如攻打蜀國那樣萬無一失啊。”

秦惠王說:“很好!我聽您的。”

秦國最終發兵攻打了蜀國,並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奪取了蜀地,於是平定了蜀國。蜀國國君的稱號被降改爲侯,還派陳莊去做了蜀相。蜀國附屬秦國後,秦國更加富強,也更加輕視諸侯國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