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的引入究竟有沒有必要?

上一次聽課後,數學組針對課堂的引入進行了簡單的溝通。因爲我們聽的這節課的複習引入,佔了一節課的三分之一,導致後面課程非常倉促。有老師就提出,一些有經驗的教師,會選擇直接導入授課的方式,這樣簡單直接,難道不好嗎?直接一刀切否定數學課的導入,讓我陷入沉思。

數學課爲什麼要有一個導入的流程呢?

今天聽了《人是如何學習》這本書,開篇的一個隱喻,很好地解釋了這個問題。

有一條魚待在池塘裏,它就很想知道池塘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後來它的一個小蝌蚪朋友變成青蛙,蹦出去了。它就跟那個小蝌蚪朋友說,你出去以後跟我講講外邊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然後這個小蝌蚪變成青蛙跳出去後,看了一圈光怪陸離的世界,回來跟這條魚講,說我見到一個動物叫奶牛,這個奶牛是什麼樣的。但在魚的理解中,奶牛就是長着兩個巨大乳房的魚。也就是說,青蛙所描述的奶牛和魚所想象的奶牛是完全不一樣的。青蛙說我見到一種動物叫人,這個人可以走路。但在魚看來,人就是一種用鰭走路的動物。

這個隱喻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你沒法告訴魚,外邊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爲魚對外部世界所有的理解,都是從魚的出發點來理解的。其實,這就是大腦裏的前知識,或者前概念。

在我上課的過程當中,我有時候會讓學生來做小老師,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因爲小老師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分析,他們跟我不一樣,沒法理解其他同學的前概念,他們只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題講明白了。有時候,他們講得很着急了,其他人還是聽不懂。這就是因爲每個同學的前概念或者基礎不一樣,所以很有可能就跟那條魚理解奶牛的想法。

由此可見,前概念,有多麼重要。作爲教師,不能夠做單向的輸出,如果無法建立在對方的前概念的基礎上來互動地教學,你就沒法準確地傳達信息和知識的。我們在課前導入這一塊的切入,會讓我們很快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從而採取正確的態度應對接下來的新授課。

雖然課堂導入每次都在五分鐘以內,但是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恰當使用課堂導入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吸引學生儘快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

你說,數學課的導入有沒有必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