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

在沒上映前,我就關注了這部電影,不曾想竟是部十三年前的老片子,但我之前並不知道它。

看影評評價不錯,但也有些差評,說是看不懂,看睡着了。

畢竟是部講入殮的電影,我挑了一個大中午走進了影院。

電影的歷史背景和現在的我們有點相似——就業壓力山大。拉大提琴的男主人公由於樂隊解散,不得不帶着愛人回到鄉下的老家。

他得趕快找到一份工作,還上高價買下大提琴的窟窿。報紙上一份不需要經驗的工作,引起他的注意。

面試的社長對他很滿意,當場就預支了他薪水,而且開出了高出他意料之外的高薪。他雖毫無思想準備,但一直被事態趕着向前。

電影的前段部分情節,處理的還是很有些笑點:滑稽的廣告片拍攝、可怕的第一次面對腐屍、澡堂緊張、誇張的各種沖洗。

面對退縮的新員工,社長沒有大道理,直接金錢和新任務上。在一次次的工作實踐中,他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到了我這個年齡,面對離別,也是數次經歷。外公、外婆、舅舅、舅媽……

“死亡是一扇門,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階段。”

“我們後會有期。”

我欣賞這種面對死亡的平靜與安詳。電影中,有段親人們在逝去的親人臉上輕鬆留下各種脣印的告別,我印象最爲深刻,洋溢着一種幸福的氛圍。

電影中的淚點也不少:獨自承受工作壓力的男主,抱緊愛人給自己力量;莊重的入殮過程,愛人慢慢對他工作的理解、最終的和父親的和解……

男主是個不太自信,又有些抑鬱的人。應該很多人都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吧。

女主長的很甜美,撞臉吳昕,看着很舒服。


入殮師工作的意義:讓死者容貌宛若重生,喚起家人對於他的記憶,重新擁抱過往的那些親情的存在,一路走下去”。

影評中的象徵物:開始男主面對雞肉,不停嘔吐,無法喫下肉食。這象徵着他牴觸死亡的狀態。而在後期,他則大快朵頤,象徵了他對於死亡的接納。這種變化,象徵着生死觀的改變——從無親情感知下“死就是死”的恐懼,到入殮師工作推進、親情感知後,“死帶來生”的平和。

男主注視河裏的魚拼命逆流而上,卻會在上游死亡漂下來。活魚去、死魚回、活魚再去的“生—死—生”往復畫面,充滿了“生命輪迴重生”的主題暗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