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 孝之至

      今日讀到《中庸》第十九章,這個句子在我心中引起地震,令我暫時無法安靜。那就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它的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一樣,侍奉逝去的如同侍奉現存的一樣,這是孝的最好境界。

      難怪先人需要陪葬,人殉,牲殉,物殉……因爲這句話,多少無辜生命消失。它的沉重分量豈是我三言兩語所能承載的。它就是一把殺人不用現身的劍,牢牢地禁錮着人類的思維。我對它真是恨之入骨,終於爲冤魂找到了罪魁禍首。

      當我慶幸心中留存的疑團解決之餘,不禁感慨,倘若沒有這種文化繼承,還會有那麼多遺物出現嗎?還會有考古這個職責嗎?中華民族的歷史還能有探究的依據嗎?……一系列發問,反讓我對這句話溫柔起來。

      對當代而言,侍奉的物件是可悲的,提前結束了享受陽光普照的機會。對後代而言,侍奉的物件是偉大的,讓後人更好地探究中華的歷史。那怎麼操作孝之至,才能兼有不可悲且偉大的價值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