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認知驅動》越是在傳播發達的社會,越要堅守價值

一位剛到澳大利亞的留學生,爲了減輕學費的壓力,利用業餘時間尋找工作。他騎着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沿着環澳公路前行,沿途幫別人收割莊稼、放羊、割草、洗碗…..,只要有一口飯喫,他都會停下來努力工作。


一天,  他在唐人街的一家餐館打工,看到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澳洲電訊公司招聘線路監控員。因爲他的英語不地道、專業也不對口,這個職位他覺得自己可以勝任,就前去應聘。


在一番激烈的競爭後,只剩下他一個人,招聘主管問他:“你有車嗎?我們這個崗位會經常外出公幹,沒有車寸步難行”。留學生爲了獲得這份工作,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主管說,那你四天後開着車來上班。


留學生在四天的時間裏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是他豁出去了。他跟朋友借了一些錢買了一輛快要淘汰的二手車,第一天跟朋友學習開車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家後操場上練習,第三天他歪歪斜斜地把車開到了公路上,第四天他開着車去公司報了到。如今,他已經是澳洲電訊公司的業務主管了。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留學生是如何突破困難,最終創造實現自己的價值。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人生對於滿足社會、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義。


而一個人想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就要學會創造價值。周嶺在《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有用的事》這本書中提到了價值的創造、生產和累積。他通過100多篇公衆號文章和自己寫的兩本書實現了個人價值的飛躍和提升。


由此可見,人的一生是不斷向他人展現和銷售自己的價值,進行等價交換,當我們被別人需要時,個人價值也得到體現。


那麼,我們該如何通過創造價值、生產價值、累積價值獲得影響,改變我們自己。


01改變自己的關鍵是創造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越變越好, 而改變自己的關鍵是創造價值,如何創造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


俗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有的人一生都活得渾渾噩噩,對自己不瞭解,不能把控自己,生活沒有方向、沒有目標。


因爲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大腦混沌,思路不清晰,對事物認知侷限,看問題很片面。所以,改變自己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時刻反省自己,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方法地提升自己,成爲一個愛學習、隨時進步的人。


只有瞭解自己才知道哪些適合自己和不適合自己,才能選對路不迷失方向。


其次,在瞭解自己的前提下,做正確的事,否則做錯了事越努力反而離目標越遠。


做正確的事就是做事越來越順,不是越做越艱難。適合自己掙的錢,通常很容易賺到,而且不費心。不適合自己掙的錢費了很大勁也賺不到。


在做事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善緣,比如:投稿有編輯主動找你,或者你的文章主動被別人轉載等。


做對事往往會有很大的收穫,做對事的過程就像安裝一部機器,每個零件和組裝的工序都是正確的,這樣組裝完畢的機器能很好地運轉。


然後,做正確的事也是創造價值,從無到有的過程。


開篇提到的留學生,在沒有車的情況下,爲了得到這份工作,採用先承諾後行動的策略,爭取到了工作,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無中生有不是本來沒有,自己編一個出來。而是本來沒有創造一個出來。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想去做留學招生工作,從物業公司離職後,每天上網搜索留學生招生信息,自學相關知識,用兩個月的時間學會了法國留學招生流程和相關要求。後來應聘了幾家留學公司,成爲其中一家公司的留學招生部經理。這個過程從零開始,有目標地刻意培養自己、打造自己,最終實現目標和創造個人價值。


創造價值要創造長久價值,不急功近利、不投機取巧。用匠心打磨自己的作品,讓自己的作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三、五年後再回看自己的作品,依然還有人看。


就像周嶺說的:“寫作是生產有價值的內容,成長就是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成功就是我們能爲這個社會做出貢獻”。


02生產價值是讓自己的作品替自己說話


每個行業都有生產的環節,餐飲的飯菜製作過程、醫院給病人看病的過程、留學招生的過程、寫文章構思的過程等,都是行業生產價值的過程。


當今社會,人們聚焦的是市場經濟,以前都說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在買和賣之間,能賣出去產品獲得收益成爲了有些企業最看重的事。


在人人都想辦法賺錢的時代裏,人們往往忽略了價值產生的源頭,就是產品的質量把控。


體現生產價值就是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嚴格把控質量關。生產出來的產品是高質量的,即使不用做很大的宣傳,只要有一個用戶覺得很好,就會一傳十、十傳百,發揮口碑效應,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的產品。


就像我們寫作一樣,爲了在各平臺追更文章,我們創作出來的作品如果打磨不夠精細,倉促地發佈出去,這樣的作品會給我們帶來負面效應。如果發佈的文章個個都經過自己的反覆推敲、精心打磨,保證每篇文章都是精品,就會產生價值。這個價值是永久的,就像一個的廣告,讓更多的人看見你、認識你。


周嶺在書中提到,如果你是一個不愛社交的人,你可以通過產出獨一無二的、具有長久價值的作品或產品,來與這個世界保持連接。


把自己的目光從僅關注收益上拉回來,聚焦創作或生產過程,產出精品,就能讓自己的作品或產品替自己說話。


03用7年的時間累積價值


漫畫師戴維·薩拉奇諾創作的一幅連環畫中大意是:一個人精通一項技能大約需要7年的時間,而有的人一輩子只學一項技能,如果以7年爲週期,我們能活許多輩子。


每年年初我都會給自己設定目標,在年終盤點的時候很多目標都未達成,讓我感到很焦慮。我想,焦慮來源於沒有滿足的慾望和急於求成的心態。自己把目光放在了長遠目標上,因爲目標太遠太大,完成起來很困難,在追逐的過程中感到很累。


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完成的每件小事上,完成一件小事就很有成就感,而長遠目標就是由衆多的小事構成,與其把目標放在長遠不可及的事情上,不如把目標放在使使勁能夠得着的事情上。


寫作一年半的時間,我原來也急於求成。但因自己的水平有限,一直也沒有寫出什麼驚人的成績。看了這本書,讓我降低了心理期待,調整自己的觀念,重新迴歸到專注作品的打磨上來,從頭再來重新開始。


如果把目標定在用7年的時間完成,7年的時間很長,這讓我減少的急迫感、焦慮感,覺得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塑造自己、規劃自己。


對我來說,如果用7年的時間聚焦完成一件事,那就是寫出好的作品,讓自己的作品會說話。


在這7年累積價值的過程裏,我們都將不斷提高專業素養,讓自己蛻變和成長。


周嶺在《認知驅動:做成一件對他人有用的事》這本書裏,提到他成功的方法,告訴我們改變認知能力、提升作品意識、走出二元對立的世界,做一個成熟的人。


讀了這麼多關於提升認知方面的書籍,我發現,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會侷限個人的發展,思維占主導地位,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爲。我們之所以不能成爲自己想成爲的那個人,是因爲我們的認知能力不足,不足以支撐我們的行動。


改變認知的過程,就是讓自己從幼稚到成熟蛻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裏,我們要接納本來的自己,能夠警醒地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在認知能力提升後,能夠改變自己的行爲,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越是在傳播發達的社會,越要堅守價值。在成長期學會忍耐,延遲滿足自己的需求,用一顆匠心磨礪自己、打磨作品,做一顆會發光的金子,期待我們光彩綻放的那一刻。


我是不惑青蓮︱推薦看過的好書。立志終身閱讀,終身寫作,終身成長。分享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