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珠區看書畫展


十月十七日,我們一行五人約定,到廣州海珠區看書畫展。

我們先在鄧世昌紀念館會集。在紀念館熱情的義務講解員引導下,參觀了紀念館和鄧世昌的出生地,受到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她還非常專業地爲我們照了集體相。

正在這時,人物肖像畫家陳挺通教授也來到博物館,我們是約定好在這裏集合的。有了書畫行家的參與,這次的活動也就變得更有意義了。

我們到了鄧世昌紀念館旁的展館,一起參觀陳秋明老師的師生畫展。這已是展覽的最後一天了,而且時間已到下午五點,快到下班的時間了。

我們直奔展館中心,在陳秋明老師的大幅書法作品“沁園春,雪"前站住了。整幅書法作品氣勢磅礴,字字精妙,直擊人心。我是外行人,只感覺這幅書法好,感覺到大師作品的一股震撼力,但總說不出個所以然。

這時,陳挺通教授站到前面,首先指着第一個字說:“這個‘北'字非常有講究,第一筆豎,大筆直落,奠定了整幅書法的基調。其他的筆劃的寫法與第一筆又有所不同,富於變化。"

"國"字的寫法疏密有致,不擠迫,留有空間,與"北"字氣勢相連,韻味無窮。

接着,陳教授一口氣評講完作品的上半闋,每個字的寫法和意境各有不同,又連氣同枝,互相配合,恰到好處。整幅書法有緊有緩,有連筆有重筆,有些偏重左邊結構,有些偏重右邊結構。像這樣的大幅書法作品,基本上一氣呵成,也可見書者的精氣神,處於最佳的創作狀態,容不得一絲雜念。

陳秋明老師知道我們從山區特意來看書法展,在百忙中也抽出時間會見我們,並與我們座談和聽陳挺通教授評說。他的學生紅瑋女士一直陪伴着我們。

陳秋明老師說,一場大型的文藝演出,第一場肯定是大家齊出動,大會演,集體亮相,唱說敲打,歌舞表演,音樂熱烈。那是爲了吸引觀衆,使他們覺得演出大有來頭,值得看下去。書法作品也是一樣,第一個字重筆重墨,再逐漸輕緩。寫了一段時間,又要再提起精神,再盡情揮灑。有起有伏,輕重緩急恰到好處,再來一個完滿收場,與開頭遙相呼應。陳秋明老師的話與陳挺通教授的解釋不謀而合。兩位老師的精心講解,令我等茅塞頓開,醍醐貫頂,初步領略欣賞書法作品的奧妙。書法作品浩如煙海,名家如黑夜繁星,若沒有個人特色,很難談說個人魅力,在書壇上影響也不會大,其作品也就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陳秋明老師的作品可以懸掛於人民大會堂,爲國內多家博物館收藏,這與他窮畢生精力,晨操暮練,遍臨諸帖,研摹衆碑,持之以恆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接着,我們又來到陳秋明老師的學生紅瑋的作品前拍攝留念。紅瑋的作品深得老師的傳承,其作品也可作年輕一輩楷模。她回顧老師的書法教學,體會頗深。

“聽老師的講課,獲益良多。他們高屋建瓴,有虛有實,感覺上都是乾貨。‘實則實之,虛則虛之。關鍵的節點,必須實'。‘中、側鋒運用,有些地方必須側鋒’。‘重要的是提按’。‘矛與盾都在一個字或一篇字中體現出來'。如果理解了,眼界會提高,但一切須通過手上功夫表達。這手上功夫怎樣才能較快提高?不知是否有祕籍,老師總說,靠練靠悟,水到渠成。"

名師出高徒。有陳秋明這樣的名師,帶出來的徒弟的書法創作,自然也在較高的水平上。這次書法展爲我們延長了展出時間,延長了閉館時間。

接着,我們又到了海珠區文化館,觀看鄒雨東花鳥畫探索彙報展。陳挺通教授、鄒雨東先生和紅瑋女士一直陪伴着我們觀看。陳教授還爲我們作了精彩的講解。我們暢所欲言,各抒感受,像久別重逢的朋友。這屆畫展,在畫物造型上,以水墨爲主,色彩爲輔,有迴歸傳統之意。畫中多是植物和動物,造型有簡有繁,明暗與結構化用在筆墨之中。植物以局部枝幹爲主體,再由葉、花的單元形態組合而成。這些形態可看作一個個的三角形。在植物脈絡之上,用連片的漬墨暈染花葉的形。藤條、竹竿等則多留飛白,重點突出,虛實結合。動物造型偏向寫意,簡潔凝練。貓的身體,鷹的姿態和魚的形態,以墨帶出其身體結構節點,巧妙地將其物理結構融入傳統筆墨的畫理結構中。濃淡、輕重、乾溼對比中蘊含着豐富的細節,植物的生機與動物的靈性躍然紙上。黃一瀚教授在爲鄒雨東的畫集作序時如是說。

我們的收穫是滿滿的。鄉村作家巢繼南代表我們賦詩一首,感恩此行的收穫:

          書畫名展教授陪,

          精深說解心菲開。

          枉看多年街邊墨,

          今見名家展真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