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甥的數學之路四

期中考試結束,開始學習新知。

小外甥的同步練習冊做完之後,我檢查。

十五道題,對了三道半。

這是辛苦一個月,思維還在原地,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節奏?

二姐有點沮喪地說:“我就知道,她就還是這個水平。”

這是爲什麼呢?

這就得從題目,方法,思維模型三方面分析啦。

首先,新題目用的是新知,單單一個單項式的定義很簡單,但具體到識別,小外甥就錯了好幾次。比如π分之一是不是單項式,a分之一是不是單項式。在這個糾結的過程中,終於理解了單項式裏數可以做分母,字母不可以。因爲單項式是數和分母的乘積。數可能是分數,所以數可以做分母,而分母只能做分子。

理論的消化必須需要題目的練習,才能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認知。

其次,每張卷子裏,都有新題型,也有換湯不換藥的老題型。

小外甥面對新題型沒有思路,老題型也需要反覆打磨,才能記住。

比如流水速度,靜水速度,順水速度,逆水速度,裏面有公式,這個公式一旦記住,就簡單了。

但理解時,小外甥有困難,我就給她用推人的動作來模擬,增強她的形象感。

最後,就是思維模型的建立。做題多了,就有題感。即使是面對新題型,也會根據過去的經驗進行嘗試推理。

比如打出租車前三公里收費八元,以後每公里收費兩元和發快遞三公斤內每公斤十元,每超過一公斤收六元,這兩個題目都需要二分法來看,解題思路大致一樣。

陪伴孩子成長,也是我們的一次成長。那些過去讀書的日子,那些曾經不理解的題目,都會讓我們重新解讀,產生新的體驗。


我想對曾經的青蔥歲月說:“你好!你辛苦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