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裏的一棵樹(小故事大智慧)

在一片荒野中有一棵華蓋亭亭的大樹,這棵樹長得又高又直,濃密油亮的枝葉長長地伸展出去,圍出一片清涼的天地。

過往的行人頂着驕陽走過漫長的荒野,遠遠地看到大樹,腳下就生了力氣,就算繞了一些路,也要過來在樹下歇歇腳。

所以每個大汗淋漓走到大樹下的人所說的第一句話都是“好一棵大樹”。

大樹面對人們的讚美,依然默默無語,只是努力地生長着,讓自己的根系長得更遠,讓自己的傘蓋長得更大,讓自己更加能夠抵禦風雨的侵襲。

這棵大樹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啓示呢?

首先就是你真得給別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你不用講,也不用去爭取,就能得到別人真心的讚美。

其次自己真正強大有用,別人纔會向你奔赴而來。

最後選擇比成長更爲重要,因爲當選擇正確,後面的成長才會充滿價值。但是選擇一旦錯誤,成長的意義就不會有那麼大。

試想如果大樹是長在森林裏,周圍都是相同的大樹,那麼有誰會專門跑到這棵大樹底下去乘涼呢?


大樹帶來的啓示在生活中的事例幾乎是俯拾皆是,就比如說孩子在學校上體育課,回來以後跟我說,老師給他們測試了引體向上,但是班裏沒有幾個同學能做的起來,基本上是向上拉一個都費勁。

住在城市裏的孩子,出門去學校坐在教室學習,回家除了寫作業,就是打電子遊戲,能夠跑出去自由運動的場所和合適的夥伴都特別少。

這就導致現在大部分的孩子越來越宅,身體狀況也都不是特別好。

之前看一些關於日本的新聞,就說日本的宅人越來越多,曾經我一直想不通是什麼原因,但是現在我們也是很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了,才明白原來宅人是城市化環境的產物。

尤其是現在的小孩子,受越來越發達的電子產品的影響,以後只會變得越來越宅。

所以選擇在哪裏生活,給孩子創造一個什麼樣的生活環境,就很考驗父母的智慧。


人從生命的角度來講,現在的人和兩千年前的人相比,本就沒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

精神上的愉悅和身體的健康,再過兩千年,只要人類不滅亡,這兩樣本質上的追求也依然不會去改變。

精神上的愉悅來自對人生清醒的認識,而身體的健康就離不開恰當的體力勞動。

這兩樣都離不開在生活中真正的歷練,這就像那些在漫長荒野裏頂着驕陽趕路的人,只有經過了烈日的焚烤,才能對大樹帶來的清涼感受深刻。

這也是生活的規律,就是有苦纔有樂。苦與樂是永遠不會分開的一體的兩面,所以要想讓孩子長大以後得到的樂多,就一定要捨得孩子在小時候喫苦。

父母養育孩子也一樣,孩子小時父母不怕辛苦,對孩子付出的關愛比較多,那麼孩子自然容易跟父母建立親密關係,長大後也不容易疏遠父母。

反過來父母怕麻煩,把孩子扔給老人去帶,孩子自然不會對父母太有感情。

所以你看苦樂的規律也是無所不在,掌握了這個規律,想必你也可以變成荒野裏的一棵樹,最終活出獨一無二的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