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孩子的煩惱

今天S老師帶來的案例,《特別懂事的孩子》看似一片祥和,無論是孩子自己,還是他的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班主任都是無可厚非的,那是什麼讓這個孩子出現了狀況以至於不能上學呢?

懂事孩子背後往往承擔了很多他本不應該承擔的責任、壓抑了很多他的痛苦、煩惱、糾結和掙扎,纔會呈現出特別懂事的狀態。

所以說越是懂事的孩子,越需要我們作爲老師,家長和心理諮詢師的關注,他可能很長時間的一個模式和狀態,就是更多的考慮別人的感受,別人的需求,而把自己的需求和期待放到最後,甚至覺得可有可無,往往會忽略對自我情緒的覺察,自我的需求和關照的這一部分。

所以在家長老師同學眼裏那麼開朗,樂觀自信,善於溝通,責任心強,又能有承擔力的他是最不可能出狀況的那一個。

那大家提到了微笑抑鬱,這可能是我們現今社會很普遍的一個狀況,因爲微笑在臉上,痛苦是在內心的。微笑是呈現給別人看的,痛苦是被壓抑和忽略的。

當這樣的孩子來諮詢的時候,往往不太容易深入,因爲他習慣於懂事,習慣於理解,習慣於去努力的做自己不想做的,而別人期待的這一部分,那麼他內心對自我情緒的覺察、感受、看見和敞開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怎麼樣建立更深入的諮詢關係,讓孩子在這裏能自由的表達和敞開,把他內心這麼多年所受的委屈,痛苦,矛盾,糾結,壓力,煩惱,一吐爲快。這可能就是療愈的開始,也是最不容易的部分。

諮詢師所能做到的就是一個陪伴加等待的過程,允許他慢慢的看到自己,允許他在眼下的狀況裏多待一會兒,允許他一點點的澄清,看見和懂得自己,允許他一點點的去和自己的內心連接……

我們再來看青春期的叛逆,其實就是一個孩子想掙脫父母的束縛,任性的做自己、任意的做自己,去探索到底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到底自己可以做的又是什麼?可以爲自己做主的又是什麼?在這場戰鬥中,如果孩子贏了,他就會找到自己的位置,迴歸一個安定穩定的狀態,否則的話可能看似很懂事,其實這樣的期待只是被壓抑在內心沒有呈現,可能會引發更多的一些狀況。

諮詢室裏,就是讓孩子迴歸到自己的本心,本真、原始、真實的一個狀態,去表達、去傾訴、去憤怒、去各種折騰。而諮詢師仍然能穩穩的淡定的包容的接住他,理解他,他就可以在這個穩定的容器裏,在這種溫暖抱持的氛圍裏,慢慢的去療愈自己……

如果一個孩子出現了一些狀況,可能看似一片祥和,其實是整個家庭的動力系統出了一些狀況,那就需要整個家庭參與進來,每個人迴歸到自己的角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孩子的生活還給孩子,然後給到他需要的溫暖的陪伴,有力的支持以及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孩子的生命能量才能迴歸,才能從一個枯萎的狀態慢慢的復活,煥發出屬於他本該擁有的青春的氣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