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攀巖

昨天的穿越東西衝,感受了一次在礁石和山崖上的另類攀巖。

中間放棄排隊走近路,翻山走遠路的時候,以及不想繞遠路走緩坡而直接徒手攀山崖的時候,深深地體會到:夫夷以近,則遊者衆,險以遠,則至者少。

翻山走遠路的時候,看着山腳下緩慢移動的蜿蜒人羣,邊恐高邊想着:如果自己不小心,隨時會從此處的山坡滑下去。

降低身體重心,沿山坡伏地前行,或者側身而行。

而後發現,恐懼、艱險、通暢、平坦、擁擠、緩慢之間,不過都是選擇,沒有孰優孰劣。

選擇難走的、人少的、繞遠的、陡峭的,只不過是自己性格里的某些因素使然。

沿海岸線走礁石的時候,體會另一種形式的殊途同歸。

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石頭中間,可以有很多條路,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可以跟着人羣按部就班,可以自己往旁邊跳開,最終都能到達下一個站點。

踩着礁石,走更靠近海的一邊,沿着接近下一個目的地的最短直線,我覺得自己不是在走路,是在奔跑跳躍。過程中需要身體重心改變的掌控、平衡的協調,還有發力與收力的緊縮和舒展。

而後覺得,身體真是最好的戰友和夥伴。在山崖上徒手攀爬到靜止的時候,發自內心地感謝自己的身體支撐我不摔下去,感謝大腦給予的掌控和勇氣。

礁石路段彎腰觸及海水的瞬間,突然發現生命存在的意義也許是感知,感知那種清澈和明亮,感知海水裏來自地表與陽光的溫度。

一行人走到最後,分3波到達終點,我和兩個開發同事走天文臺那條路,第一波下來。另外一個運維同事自己一個人沿海岸線,第二波達到。最後一波,是開發Leader帶領的小分隊,有同事和他們的家屬。

去之前在表格裏看到有小朋友,特地帶了幾袋可以吸的果凍,兩位媽媽帶着小朋友在沙灘等我們返回。

讓我稍微意外的是,我給小朋友遞果凍的時候,有個媽媽教她的寶寶說:謝謝姐姐。我有點驚訝,默認被叫阿姨之後,突然被叫姐姐,有點不適應呢。

小孩看起來4-5歲,我竟然和小朋友一個輩份,不知道她們的媽媽介不介意,我反正是不會介意的。

到終點休息的間隙,坐在一起聊天,有個小朋友正在語言爆發期,一直說話,腦子裏好像還有很多很多話。

在聽他們打電話、對話、以及小朋友對待陌生人的反應裏,我感知到了他們對婚姻生活、對養育孩子的或不滿或力不從心,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之前在教育規劃師課程裏學到的內容。

於是我就覺得,我不想要也不會要那樣子的感情和婚姻,不想在那樣子的氛圍裏養育孩子。

之後覺得,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經營婚姻與感情,不是每一對夫妻都懂得如何養育子女,倒推下去,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結婚,不是每一對夫妻都能夠養孩子。

不知道這麼倒推對不對,只覺得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學習。小到對伴侶說話的語氣中透露出的信息,孩子說話時父母的迴應,大到人生的重大決定與選擇,其實都在體現着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態度、對身邊重要的人的態度,對自己人生與生命的態度。

也許我想太多了,也有些敏感了,總是在每一次與人的碰撞和聆聽中,看到很多,感受到很多,思考自己很多。

另類攀巖的旅程裏,看到了另類選擇與生活,我想,我更加清楚自己怎樣選擇、想要怎樣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