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攀岩

昨天的穿越东西冲,感受了一次在礁石和山崖上的另类攀岩。

中间放弃排队走近路,翻山走远路的时候,以及不想绕远路走缓坡而直接徒手攀山崖的时候,深深地体会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翻山走远路的时候,看着山脚下缓慢移动的蜿蜒人群,边恐高边想着:如果自己不小心,随时会从此处的山坡滑下去。

降低身体重心,沿山坡伏地前行,或者侧身而行。

而后发现,恐惧、艰险、通畅、平坦、拥挤、缓慢之间,不过都是选择,没有孰优孰劣。

选择难走的、人少的、绕远的、陡峭的,只不过是自己性格里的某些因素使然。

沿海岸线走礁石的时候,体会另一种形式的殊途同归。

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石头中间,可以有很多条路,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可以跟着人群按部就班,可以自己往旁边跳开,最终都能到达下一个站点。

踩着礁石,走更靠近海的一边,沿着接近下一个目的地的最短直线,我觉得自己不是在走路,是在奔跑跳跃。过程中需要身体重心改变的掌控、平衡的协调,还有发力与收力的紧缩和舒展。

而后觉得,身体真是最好的战友和伙伴。在山崖上徒手攀爬到静止的时候,发自内心地感谢自己的身体支撑我不摔下去,感谢大脑给予的掌控和勇气。

礁石路段弯腰触及海水的瞬间,突然发现生命存在的意义也许是感知,感知那种清澈和明亮,感知海水里来自地表与阳光的温度。

一行人走到最后,分3波到达终点,我和两个开发同事走天文台那条路,第一波下来。另外一个运维同事自己一个人沿海岸线,第二波达到。最后一波,是开发Leader带领的小分队,有同事和他们的家属。

去之前在表格里看到有小朋友,特地带了几袋可以吸的果冻,两位妈妈带着小朋友在沙滩等我们返回。

让我稍微意外的是,我给小朋友递果冻的时候,有个妈妈教她的宝宝说:谢谢姐姐。我有点惊讶,默认被叫阿姨之后,突然被叫姐姐,有点不适应呢。

小孩看起来4-5岁,我竟然和小朋友一个辈份,不知道她们的妈妈介不介意,我反正是不会介意的。

到终点休息的间隙,坐在一起聊天,有个小朋友正在语言爆发期,一直说话,脑子里好像还有很多很多话。

在听他们打电话、对话、以及小朋友对待陌生人的反应里,我感知到了他们对婚姻生活、对养育孩子的或不满或力不从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之前在教育规划师课程里学到的内容。

于是我就觉得,我不想要也不会要那样子的感情和婚姻,不想在那样子的氛围里养育孩子。

之后觉得,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营婚姻与感情,不是每一对夫妻都懂得如何养育子女,倒推下去,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结婚,不是每一对夫妻都能够养孩子。

不知道这么倒推对不对,只觉得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学习。小到对伴侣说话的语气中透露出的信息,孩子说话时父母的回应,大到人生的重大决定与选择,其实都在体现着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对身边重要的人的态度,对自己人生与生命的态度。

也许我想太多了,也有些敏感了,总是在每一次与人的碰撞和聆听中,看到很多,感受到很多,思考自己很多。

另类攀岩的旅程里,看到了另类选择与生活,我想,我更加清楚自己怎样选择、想要怎样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