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敗局》第七天,技多不壓身,真是錯的離譜

今天其實花了比較少的時間在看書這件事上,而且今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受到了一些打擊,突然驚覺自己這兩年多來在學習這件事上雖然花了比過去五六年都多的時間,但進步幾乎是沒有的。

這兩年我至少平均一個月讀兩到三本書,可爲什麼我的進步卻微乎其微呢?

一開始我總覺得是我看的書還不夠多,但今天老闆的一番話點醒了我,辦公室裏的大家或擅長寫作或擅長運營或正在打造一個自己的“專長”。

只有我老闆給的評價,你學的太雜了,沒有自己的一個能力,你學的所有東西你都是用不了的,用不了就等於沒學。

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框架,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閃光點”。

其實這一點在我兩年前辭職來到這個公司我就知道了,這也是我當初糾結要不要辭職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多次向老闆表示我擔心的地方,只是時隔兩年多再次聽到這樣的評價多少是有點接受不了的。

想來我接受不了更大的一個原因不是我沒有進步,而是這些話都是實話也是我將要面對解決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就不可能往前一步,不能往前那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浪費時間,那我就要重新開始考量我接下是要辭職還是繼續的消耗。

是什麼造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局面呢?

這讓我想到今天在《大敗局》裏讀到的那段關於企業多元化的一段話:“多元化經營是要有前提的:一是企業的主業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市場佔有率、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都無懈可擊,產業的發展餘地到頂了,剩餘資本還有一大坨;二是進入的領域必是優勢所在。這兩者缺一不可。現在一些民營企業主業還未搞好,就急着鋪攤子,借了錢往裏扔,結果統統被套死,是企業自己把多元化變成了一個大陷阱。”

現在想來人學習也是一樣,我總是覺得我自己落後於大家太多,所以我變得特別“飢渴”什麼都想收入囊中,最後的結果就只能像《千與千尋》的無臉男一樣,不管吃了多少最後都得“吐出來”。

我連自己的一個最核心的能力還未能培養出來,就開始什麼都想要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想法,而我卻按照這個想法做了兩年,所以這兩年也無可厚非的變成了虛度光陰。

他們可以學這學那,是因爲他們已經具備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了,他們再去學習其他的東西只是錦上添花。

這就像前兩天大家都在玩的淘寶的活動“喵糖”,一開始我自己一個人在玩,我一心想的就是怎麼在這個有四個小隊的競爭的地圖上佔領更多的格子,奇怪的是一開始我總是能佔領到更多的格子,可到後面我永遠都是四個隊伍裏佔格子最少的那個。

直到後來弟弟加入,他告訴我玩這種遊戲是有技巧的不是你上來一頓亂扔就能贏的,首先你要先保本,然後在保本範圍內不斷的把自己的城牆加高再加高最好是高到那種其他隊伍看一眼就不想打你的那種。然後再去攻擊其他隊伍,在保本的情況下佔領更多的格子。

後來按照弟弟的打法我的隊伍果然沒有再輸給,即使有時候沒能贏也沒出現過之前一直倒數第一的情況。

我在自己的知識“城牆”還沒有堆砌起來之時,便想着去“打其他人”,這注定是要失敗的,我想這也是我一直能成長的重要原因吧。

想要多元化的前提必須是自己已經站在了一個相對比較高的位置上了,就像老闆說的,一顆樹想要長得枝繁葉茂的前提必定是它的主杆已經長得非常的粗壯了,足夠能支撐供給所有其他分支營養了,不然那棵樹不會有個健康的成長的。

爲了能讓自己成爲一棵“健康的樹”,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可能會重複讀一些書建立一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體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