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敗局》第六天,我們都是沒有記性的反思者

今天有在讀《大敗局》但卻未來得及寫下今日閱讀感悟,只因臨時來了本不在計劃裏的工作任務,回家後又和朋友通話了一個多小時,所以沒有時間寫。

嗯…在寫下上面那段話的前幾秒我還在想着今天放棄寫閱讀感悟,不過就在寫下這段話後我改變主意了,原因無他,只是覺得我既然有時間寫這段廢話爲什麼卻沒有時間寫感悟呢?

所謂沒時間無非就是我想偷懶的藉口罷了,既然是藉口我又有什麼理由不寫呢。

其實今天的感悟和我上面說的偷懶是有些相關的,那就是反思的本質其實是改變行動。

姜偉作爲瀋陽飛龍集團的創始人是前面所有案例裏最會反思的企業家。他時常提醒自己和自己的員工們不要犯同樣的錯誤,然而他卻又是一個“最沒有記性的反思者”,吳曉波老師在書中這樣寫到。

爲什麼一個會不斷反思自己錯誤的人,最後依然帶着一個企業走向了失敗呢?

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他太會反思了,其實會反思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一直反思卻沒有改變,那麼反思久了這反思也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在寫反思日記,可寫着寫着發現我寫來寫去就那麼幾個問題,反覆的出現在我的反思日記裏。

再後來我便不想寫了,因爲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但現在想來我是真的沒有東西可以寫嗎?其實不是,反而是因爲我可以反思的東西太多了,但反思了我卻沒有去行動去改變,所以最後得結果就是“反思無效”。

想想曾國藩是如何去做“反思”這件事的,爲什麼他反思能讓他變得越來越厲害,甚至走到了“晚清第一人”的高度?

因爲曾國藩的反思是知行合一的,今天犯了錯發現了記下反思了,第二天絕不會在犯了,以後更是不會,哪怕是犯了也會很快意識到並更改掉。

而我,只是知道卻從未去執行改變,所以反思一直沒有效果。

記住反思不是目的,改變纔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