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敗局》第八天,當所有人都在風口,它還會是原來的風口嗎?

今天讀《大敗局》有兩點感悟,我想記錄下來。

努力就會有回報是個僞命題

吳曉波老師寫愛多VCD的案例前寫了一段這樣的話來引入:總以爲,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總以爲,風雨過後必定有滿天彩虹;總以爲,少年英雄註定了擁有明天的太陽;豈不知,有時候這竟是“青春期”的“錯覺”。

回顧大部分人一生的成長路程,確實如此,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一路受着鼓勵長大,哪怕是在我們什麼還不懂的幼兒時期,父母以及身邊的人就已經開始在鼓勵我們了。

首先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鼓勵確實對成長中的我們很有幫助,而我們也的的確確需要這樣的鼓勵。

但也就是這樣的鼓勵使得一部分人變得很脆弱,不能接受失敗,他們堅信“努力就有回報”所以變得不計後果。

我這裏不是說努力不好,也不是鼓勵大家不努力,只是覺得不管在什麼事情上“過猶不及”這個詞都是適用的。

就比如熬夜學習這件事,我覺得適可而止就好,你是拼命熬夜了到了一些東西,但是身體卻替你承受了它本不該承受的一些不可逆的傷害,最後很大的可能是得不償失。

就連一直以“努力努力再努力”作爲自己ID的張藝興,前段時間在節目裏和黃渤聊天時提出,自己以前熬夜練舞熬夜寫歌時,第二天只要睡一兩個小時就可以有一個很好的狀態,但是現在熬一個夜一整天的狀態都會不太好。

雖說這和年齡的增長也有關係,但不可否認和他努力“過頭”也是有一些關係的,太過努力身體承受不住他努力的程度,自然也就會發出一些信號來“反抗”。

就像吳曉波老師說的,我們要避免產生“青春期”的“錯覺”。

但是等待你的將是即使努力也不一定有公平回報的社會,先之所以會覺得,你努力就會有回報,是因爲你一直以來面臨的環境,都是有人鼓勵你,推着你向前,拉着你的手,肯定你的點滴進步。這世上,還有努力沒有得到回報的人,想努力卻無法努力的人,太過拼命而身心垮掉的人,所以請不要逞強。

上面這段話是前幾天,我在一段視頻裏看見的。

你能想到這是一段東京大學的入學祝詞嗎?

其實這段入學祝詞可以說和吳曉波老師的那段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努力沒有錯,但同樣的努力沒有結果也是沒要錯的,我們要記住這一點。不要爲了一個你以爲的結果去過於“爲難自己”。

蜂擁而至的風口很容易被“封口”

書中提到了,三株集團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所有人都因“標王”而走向一個巔峯,“標王”順利成爲風口,大家蜂擁而至的去競爭“標王”時,三株集團卻選擇了非黃金時段的廣告播放。

在所有人都在主攻大城市,覺得農村雖然地廣人多,但消費能力低、不通暢的廣告通路特別是十分不健全的銷售網絡,而紛紛放棄時,吳炳新卻選擇向農村發展,最後做到了農村市場的銷售額已經佔到了三株總銷售額的60%,而那一年三株集團的銷售額是80億元。

自從雷軍在演講上表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後,彷彿所有人都在抓風口,覺得自己就是那隻“豬”。

很少有人去想,但所有人都一擁而上的站在風口時,風口還是那個當初的風口嗎?

擁擠的風口,不但可能不在是風口還有可能變成了“封口”,被堵得一絲風也吹不進來,而這時被忽略的地方反而成爲了新的風口。

所以,我們要慎重的看待每一次“風口”的出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