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作業量不減效果 減作業時間不減質量

國家“雙減”政策的出臺,旨在迴歸學校教育的本質:爲國家和社會,培育有用之才。當認真解讀我國“雙減”教育大方針後,發現減少學生課後作業量,目的是摒棄無效作業,以提高學生素養爲基準,優化作業板塊,重視學生差異化,結合中考大綱要求,有目的有步驟有策略地布留作業。 有效的作業,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補充和鞏固,同時也是對知識的運用和轉化。

郭媛老師從教初中數學十餘年,作業布留一直精而簡。因此,特將她的作業布留方法分享給大家。

作業分層化

根據學生個性差別,分不同層次地布留作業。她將日常作業分爲三個等級,能力強的同學做拔高題,普通同學做課本後習題,後進生做簡單的計算。這樣分層作業後,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在課後能夠有效思考,普通同學緊扣中考大綱,後進生基本計算能力得到強化。

錯題做三遍

第一遍做錯的題,老師講完後,在錯題上更正一遍;課後,再將原題謄錄在錯題本上,自己再做一遍;考試前,再複習一遍錯題本中自己曾經做錯的題。學生進入初中之後,理科知識將偏向於題型理解和邏輯分析,較小學數學難度提升一大截。對於小學基礎薄弱的同學來說,這樣將一道陌生的題轉化爲熟悉的題的方法,有助於提高他們的理解力,化繁爲簡,穩步提升,爲後續更強的理論學習和概念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易錯題考兩次 爲了強化學生對題的理解,分化習題難度,對於做過的試卷,郭老師在講過一遍後,常將學生易錯題摘錄出來,重新整理成一套試題,隔段時間再考一遍。以學生學會弄明白爲基本要求,重複訓練,使學生逐漸學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同類型遷移。

以教材爲根本

目前中考大綱逐年變化,而課本則是中考大綱的“晴雨表”。根據教材編排梯度,可以估量中考梯度;根據教材刪減內容,可以預測中考考點內容變化;根據教材概念來歷的“前生後世”,可以延展至中考的綜合題或者新定義題型的推理方法。讓學生熟悉教材,儘量做到喫透教材,課本上的定義和概念都有自己的解讀,習題都有做題痕跡等,在教材的一畝三分地上“開花結果”。


知識堂堂清

每節課結束前10分鐘,郭老師會根據學生本節課所學,提前準備好10道練習鞏固的小題,確保一般同學能在10分鐘內全部完成。郭老師並當堂批閱,批閱完成後總結,讓學生們當堂改錯。這樣可以做到作業的即時性和有效性。既考察到了學生當日所學,又能根據學生知識“盲區”指導習題課的內容設置。

“雙減”政策,是對學生學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老師教學藝術的重新考量。無論如何,學生能減的是作業量而不能減去作業的效果,老師可以減少學生的作業時間又要確保教學質量。二中人在“雙減”的道路上,一路反思,一路摸索,以求能辦真正東光人民滿意的教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