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貽琦:與蔡元培齊名,培養出楊振寧等大師,清華“永遠的校長”

有人說,清華大學今猶在,世間再無梅貽琦。

衆所周知,從1931年到1948年,校長梅貽琦爲清華大學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堪稱與當年的北大校長蔡元培齊名。

當年,錢學森發出驚天一問:爲何中國培養不出世界級人才?

其實早在八十年前,梅貽琦就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當年,梅貽琦在演講時說:希望清華大學一直保持這樣的地位,並不是享受什麼特殊待遇,而是不要墮落,在學術方面往更深層面發展。

那時候,梅貽琦一身長袍,展現出知識分子特有的氣質,甚至被英國科學家稱讚爲“中國學者的完美化身”。

01

1889年,梅貽琦出生在天津的一戶書香門第之家。

15歲時,他考入南開中學,到了1909年被學校保送到國外讀書。

次年,梅貽琦進入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習電機工程,1914年畢業後,獲得工程學士學位。

後來,梅貽琦回到祖國,並來到清華擔任代理校長。

清華校長,對於大家來說是很守時,一絲不苟的那種,但梅貽琦在上班期間,經常發生有意思的一幕。

上課鈴已經響起,同學們坐在教室裏,卻不見梅貽琦老師的身影。

東張西望了好一會,一個氣喘吁吁的男人擦着汗水跑進來,然後不好意思地向大家道歉:對不起各位,我幫夫人看鋪子,來晚了。

梅貽琦一生清貧,他的夫人在街頭擺地攤,身爲大學校長的他,絲毫不在乎自己的身份,沒事就去攤上幫忙。

後來,經歷了“三趕”校長的風潮之後,梅貽琦先生正式任命爲清華大學校長。

他爲人清廉正直,是一位“寡言的君子”,在處理事務上從不感情用事。

思想運動爆發後,學生之間經常產生矛盾,有的甚至大打出手。

在這個時候,一向含蓄的校長站出來,制止了那些推搡、帶有恨意的行爲。

危機時刻,那份沉着和冷靜令人敬佩不已。

02

此時的中國,已經進入抗日非常時期,形勢相當嚴峻,即便日子過得很苦,但梅貽琦依舊樂觀向上。

爲了週轉學校的資金,梅貽琦將冬天的棉衣,拿到當鋪換錢。

可以說,他苦苦操持一個大清華,生活過得十分清貧。

其實最開始,梅貽琦是可以享受“特權”的,比如免費電話費、司機、保姆等特權,可這些他都悉數拒絕了。

爲了幫學校省經費,梅貽琦自己開車,不用司機。

後來,他乾脆辭掉廚師,還找了一個十分充沛的理由:我的妻子酷愛做飯。

可能從一開始,梅貽琦的心裏對一切優待都是拒絕的。

後來,戰爭全部爆發,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併爲西南聯大,並遷移到昆明。

國難當頭,師生的日子更難過,甚至有很多學生陸續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

梅貽琦一邊將家中值錢的東西全部當掉,一邊向政府請求補貼資金。

自己本就很貧困,還要咬着牙幫助其他人走出貧困,是梅貽琦的努力,讓學校一步步走向光明。

作爲大後方的西南聯大,那些年培養出了楊振寧、鄧稼先、李政道、朱光亞等世界級的科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落難見人心。

艱難時局體現出崇高的人生價值觀,他像太陽一樣溫暖着別人,卻沒有溫暖自己的兒女。

梅貽琦的四個孩子,都在聯大讀書,可他們都放棄了補助金,把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

當時西南聯大辦了一個附屬中學,教學質量很高,許多人都想把孩子塞到這所中學。

但是梅貽琦鐵面無私,想要進來可以,一不靠權,二不靠錢,憑成績說話,哪怕自己的女兒也未進入這所學校。

而他們的母親,也就是梅貽琦的妻子韓詠華,爲了支持丈夫,提着竹籃,開始在街邊叫賣自己做的糕點。

要知道,韓家當年是“天津八大號”的天成號韓家,即便不復當年,但韓詠華怎麼都是大家閨秀。

爲了家庭,爲了丈夫,她心甘情願放下身段,這樣的女子多麼珍貴和稀有。

03

身爲校長,如果得知自己的妻子,擅自做主擺地攤,會不會覺得丟面子,或者大聲斥責對方?

梅貽琦對此沒有反對意見,而是給妻子一個大大的擁抱,並溫柔地說:你辛苦了。

這對夫妻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富足。

這一幕不但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那些清華的同事們。

他們品嚐了韓詠華做的糕點,並取名“定勝糕”,寓意一定能取得勝利。

從此,定勝糕火遍昆明城,有時候生意太好,她一個人忙不過來,於是就有了校長街邊賣糕點,導致上課遲到的情景。

到了1955年,梅貽琦回到臺灣,並創立臺灣清華大學,他被譽爲“兩岸清華校長”。

儘管時間的洪流,早已將兩所清華大學分開,但“本是同根生”,一直是不變的信仰。

1960年,梅貽琦身患癌症,聽聞此消息,清華的校友們爲其捐款65萬臺幣,卻依舊杯水車薪。

直到兩年後,先生離去,終年73歲。

梅貽琦去世後,那個一直帶在身邊的小皮箱被打開,裏面的東西讓所有人淚流滿面。

裏面不是支票,不是重要文件,而是清華大學基金賬本。

幾十年的基金用處,都記錄得明明白白,這是他寶貝了一輩子的東西。

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

正如清華校訓所寫: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梅貽琦一直在踐行,並領導衆多清華人奮發向前。

如今,梅貽琦先生葬在臺灣清華園內,師生將用這樣的方式紀念“清華永遠的校長”。

他,無愧於“永遠的清華校長”這一稱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57年過去了,梅校長的氣度和精神,已成絕響。

作者:棒棒

編輯:麥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