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關注這3句話:世界是美好的,人是可信任的,自己是可愛的 那麼處理壓力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呢 再看具體求助者案例處理技術使用 結論

昨晚收聽了心理學家李克富教授做客青島綜合新聞電臺的心理訪談節目,受益匪淺,試着回憶,以饗讀者朋友。

節目主題是如何處理職場壓力,其實談的都是現實生活壓力處理方法。

從道理說,我們最喜歡“靈丹妙藥”般的方法技巧,似乎獲取到了就萬事大吉。

不過,真正瞭解心理的人會知道,或者聽過這個節目的朋友,會一準不這樣想,因爲心理學視野下,永遠不直接回答怎麼辦,不會直接告訴任何方法。


那麼處理壓力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呢

一是認識壓力屬於心理現象。

心理現象是腦的機能,是客觀現實的反映,這就是說壓力不是真實存在的,不是客觀事物,是我們主觀體驗的心理活動。

舉例,壓力只是個概念,是抽象的東西,我們說壓力時候,每個人大腦出現的具體壓力事件一定不同的。

這從節目中打進電話諮詢者可以看出,都說是壓力山大,各自煩惱問題不同。

壓力不是具體事情,只是具體事情在大腦中反映的結果。

二是壓力處理遵循問題解決三部曲。

凡事處理都是這三步,“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壓力應對也是如此。

求助者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急切希望獲得獨特應對方法,表現爲着急詢問“我該怎麼辦”,而心理醫生恰恰不會回答這個問題。

至於原因嘛,大家可以稍微思考這是爲什麼!

回到壓力本源,就是搞明白壓力源,然後尋求積極關注,找出自己潛在資源,這是解決問題根本。

壓力作爲心理感受是主觀的,但心理知識涉及壓力源。壓力源就是引發壓力的具體事件,分作三類,節目中李老師這樣區分的:

大壓力事件,比如現在新冠肺炎,大家感受差不多,誰也躲不過。

一般生活事件,比如高考成績不好的孩子和家長,壓力山大,不過隨着時間會減弱。

背景性壓力事件,比如假設與直播間主持人關係不好,互相看不順眼,又不得不一起共事,時間久了非常難受。

真正影響久遠的是背景性壓力事件。

三是壓力的心理應對技術。

首先,判斷性質比應對更重要。先區分正常和異常,區分的目的是心裏不慌張,保持情緒穩定,急中生智,定能生慧。

其次,積極關注優勢,挖掘求助者心理資源,堅信當事人是最好的問題處理專家,看到時間帶來的差異和積極變化。

再次,積極心理學指引方向,積極正向陽光理念。


再看具體求助者案例處理技術使用

一是尋找自信技術。

電話求助者爲中年女性,孩子大了再工作,出現不如人、不合意問題。

心理提問:需要幫你什麼呢?你說不如人傢俱體不如誰?不如年輕人反應快學得快是否正常呢?有沒有比誰要好一些呢?

啓發:我們一定不是世界上最好的那個人,但也一定不是世界上最差的那個人。

二是情緒監控技術。

求助者也是中年女性,再次工作出現不適應現象,自我評價低,感受糟糕。

心理提問:假設情緒最好是10分,最差是1分,現在賦分多少?現在晚上是4分的話,上午多少,昨天這個時候多少,明天這個時候多少?昨天前天都是這個分數,你覺得可能嗎,這只是記憶不是真實體驗,需要真實體驗記錄下來,比如心電圖一直直線的不現實吧?從現在試着堅持做觀察記錄?

啓示:心理壓力作爲感受,類似心理健康水平,一定是在四種狀態中循環,不會一條直線到底,由此會有錯覺,好似生活在暗無天日中。

三是想象美好技術。

求助者自述中度抑鬱,現在可以正常上班,但是容易陷入難受情緒中。

心理提問:一天中什麼時候比較好受?這時候什麼事情引發好受?既然晚上輔導孩子比較好受些,那麼在上班最難受時候,就可以想象晚上與孩子一起情景,可以做到吧?不僅僅是想象,要行動起來,比如寫下來晚上要做的事情是什麼,包括做美食、輔導作業、提問題、請教事情等。

啓示:想象是主觀的,也是可以控制方向的,利用時間與空間主觀心理特性,代換時空角色,調整心態。


結論

很多心理問題稍微點撥下,就可以變得好起來,這就是積極關注的力量。

打個比方,心理健康者和不健康者都處在同一個陽光下,區別前者面向陽光背後是黑暗,後者是面向黑暗背後是陽光。心理助人就是幫助轉個身!

永遠記住三句話:未來(世界)是美好的,人是可信任的,自己是可愛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