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再無《縱橫四海》的不羈——港片的隕落

一、爲什麼《縱橫四海》也能被評高分?

前幾日在偶然之中重溫的周潤發、張國榮和鐘楚紅主演的《縱橫四海》。

電影主要講述了三位“通天大盜”盜取畫作的故事。

全片多采用古典樂作爲配樂,前半場的場景設定在浪漫的巴黎。

前半場還ok,不過從整體而言,硬傷頗多。

如劇情方面的“三角戀”最後沒能得到解決,養父與三位“養子”關係如同兒戲;除此之外還有演員情感轉換突兀;運鏡浮躁、不自然等諸多毛病。

原木看完後如常上豆瓣查看下評分,竟然高達8.8分!

仔細閱讀評論,人們大多都是因情懷加分而已。

這讓原木不禁思考,曾經獨霸一方的港片,爲何如今只能淪落爲被人緬懷?

 

二、港片的隕落,離不開資本的短視

八九十年代是港片的輝煌期。那個年代,潮流的年輕人無不以被冠以山雞哥、浩南哥等稱號而自豪。

那時候“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同鹹魚有咩區別?”“我養你啊!”等港片臺詞被全民口口相傳。

與當時的輝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日港片的無人問津,更別枉談能出現被大衆記住的電影。

香港電影爲何落魄?

根本原因在於資本的短視

當時,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片爆紅,百片跟進的不良電影生產模式。

例如一部功夫片爆紅,便瞬間出現大量粗製濫造的功夫片;

一部靈異片爆火,一系列極度浮躁的靈異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這種不可持續的電影生產模式,導致了剛建立起來的IP便瞬間被毀壞,無法形成如好萊塢《生化危機》、《復仇者聯盟》等可持續發展的IP。

沒有建立起IP,對港片的隕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又由於資本的急功近利,沒有很好地培養後繼人才

上文已說到,由於當時正處於港片的鼎盛期,電影公司爲了更好地搶奪市場,於是從上至導演編劇,下至打掃衛生的阿姨,無不任人“唯親”。

團隊的人混熟了,合作協調了,剛拍上一部劇,全團隊就移至下一部劇,完全不給新人機會

沒有了新鮮血液,港片自然就難以革新。

於是我們看到熒幕上的演員剛出演完苦情劇,下一場又出現在喜劇片裏;

電影的類型始終侷限於警匪片、功夫片、靈異片等;

劇情來來去去也是那樣;拍攝技術也沒什麼改進。

時代在前進,沒有進步註定要落後於時代。

 

三、大陸片的興起、好萊塢電影的強行介入,成爲壓倒港片的最後一根稻草。

年輕演員、導演編劇的青春逝去,港片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凸顯。

同時,港片被大陸劃爲“境外影視”,再也無法自由地往內地傳播,市場急劇縮小。

再加上中國大陸電影的興起,美國好萊塢的強行介入,使得香港電影本就縮小市場受到更大的挑戰。

今日,港片如同老朽,奄奄一息

縱觀最近幾年新出的港片《怒火重案》、《追虎擒龍》等,依舊是槍戰、飆車、爆炸幾大元素,絲毫不見突破框架,加以革新的意志。

香港電影界的極度保守,令得我們這羣港片愛好者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