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自己能夠多付出一些

年初的時候看了陳春花老師寫的一篇文章,標題是“願自己能夠多付出一些”,最近老是會想到這句話,今天下班早,專門翻出來再看了一遍,寫一點感受。

陳老師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在西藏,看到在傍晚餘暉下叩拜的人羣有感而發,“這是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這是文成公主的地方,肅穆而神聖的情感在我胸中升起,我不知道自己可以付出多少,可是我知道得到了很多,唯有默默地祈禱:願自己能夠多付出一些。”

其實成年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吝於付出的,這可能也是人性,在親密關係和日常社交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對方是付出比較多的一個,所以纔有了那句話:“寧願找一個愛自己多一點的人,也不要找自己愛的多的。”

每個人都怕自己受傷,年少時奮不顧身的執着在成年後會變爲各種考量,無關對錯,成熟的代價可能就是喪失部分本心。其實不光是感情,很多事情在面對抉擇的時候都很相似,付出了有沒有回報?如果沒有回報還要不要付出?

幾個月之前和兩個好朋友一起喫飯,聊到一些事情,她說:“你有點付出型人格”。當時我有點喫驚,因爲我總覺得我在關係維繫中屬於很懶的類型,更願意獨處,多多少少有點社恐,所以聽到這個評價感覺有點詫異,甚至本能的進行否定。

後來我在想,爲什麼要對付出這個事情這麼排斥呢?是擔心付出變得廉價嗎?還是潛意識裏覺得不付出最好。畢竟我們都想不勞而獲,或者儘可能以最少的付出拿到最大的回報,成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但,不得不說,付出的過程、拼搏的過程是能帶來快樂和成就感的,有時候甚至與取得的結果沒有關係,過程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會對那個時間段的自己和生命有新的認識。

前幾天有個同事看了我的朋友圈說你爲啥要跑半馬呀,不會覺得很累嗎?我說一開始確實挺累的,跑到後面會分泌多巴胺,就能夠感受到快樂了。

最近總覺得自己付出的不夠,反而收穫的更多。在發現和對抗每一個無知的過程中總會有身邊人的幫助,有家裏人的鼓勵,有一些愛總是不計回報,有一些善意也總能撫慰人心。願自己能夠多付出一些,保持熱情,保持寬容,讓柔弱的生命綻放出強大的力量。

正如陳老師說的:“追求過,付出過,一路走過,經歷過風雨、山脈、白晝,經歷過陽光和冰雹,寂靜的路途,也許也會夾雜着變化和突兀,但是這一路走來,不也是我們自己的一生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