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生长(23)

阅读在生长

今天总结两位学问家的读书经验

《怎样读书》樊仲云

做摘记,读历史对着地图,以今证古

学海之浩瀚无涯,有不少的书从目录序文的翻阅到底也得个大概。

读书在“怎样读书”以外,还得有读书的精神才是!

读书要重视看目录及序文。另外读历史书也要学着看地图。作者提到了“读书精神”。他提到年少时精神旺盛,也有很强的读书欲望。但上了三十少年时读书的精神却大减!

可见保守读书的初心很重要。但年龄渐长脑力渐慢,如果耐不住性子,则会有挫败感,这挫败感会影响读书的精神。

其实,莫要有太大欲望,不要有过多期待,坚持认真读下去便是!

江问渔在《对于读书问题的我见》

一为什么读书?

为做人而读书。

要做一个好人一定要具有三个条件:

一优良的品性,二丰富的知识,三应变才能。若三样都没有,那么便如古人云,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有了知识,还得要有善良的品行去统御他;知识原是空的,没有才能也无从运用,所谓才能就是应付困难的能力。中国被外人压迫,说没有法子,这便是没有才能的表示要做一个好人要从读书入手,其目的就是为借读书的作用来增加知识锻炼才能矫正品性。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好人呢?

分两层来说

(一)就是主观说,要得着圆满的生活一一个人的感觉

(二)就客观上说,要有益于社会人群一一事实的表现

生活的圆满是有时离开物质超过物质,也纯粹在于个人人格的发展。

做人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做人的根本恐怕是为求生吧!

为求生而表现出道德之行,这便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大标准。中国一向德目中所列的仁义二字和读书学做人有极密切的关系。

“仁”字的意义:(一)二人为人,是社会的起源,所以“仁”字还有社会的意义。(二)我们吃的瓜子儿叫瓜子仁儿,杏核儿有杏仁儿,为什么这些东西都叫仁呢?这是表示人儿在土中能渐渐发育成长,所以仁又含有生机的意思。(三)我们说麻木不仁也就是麻木不动,所以人又有流动活动的意义。(四)仁者爱人这是普通的解释,就是所谓博大的同情心,所以人时还有4种意义:一社会的结合,二升级成长,三活动不息,四博大的同情心。

义字的意义是以个人为立场的认为需要的应当的就做,反之就不做。要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它是和人的德行相辅相助的。

要读书要学做人一定要依据仁义以求得圆满生活。

二书是什么

书可分作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书就是地上的万物都是书,地下的古物也是书。陶渊明写信给他儿子,教他儿子善待仆人说笔译人子也,这句话后人得读了,受到感动,改善了他的行为,增加了做人的学问,这固然可说是具体的书。但如释迦摩尼因为看见了死人的痛苦,就厌恶了世界上生老病死而决心出家,这死人便可以说是释迦牟尼所读的“抽象的书”。

书不仅是具体的一本本读物,凡是各种事物都可以做我们的书。

读书是为学做人若,专说做人应有下面的6套功夫。

一读古人书,二受师友训导,三观察事件,四验之于行事,五反省,六记载,这也可说是一种活读书的办法。

三怎样读书

(一)读书的步骤

第一,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书的选择。

(1)审明内容是否为我所需要?

(2)配合时间是否能在一个定期内读完。

第二,读书的时候要决定怎样读法,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略读。

第三,读完以后要做几种重要的工作:

(1)做表解一一分析书中内容,阅之一目了然。

(2)摘录摘录书中的要点

(3)评论

(二)读书有三戒

1.戒盲读不加选择,一会儿看这类,一会儿看那类图号,时间一无所得。2.戒浪读虽经选择,而不确定目标,且忽作忽辍。3.借死读,不反省不详查,不求与事实相考证。

(三)读书有4要

1.要与物的观察相印证。2.要与事的体验相融合3要配合目的时间和需要。4.要思学合一。

此外还有一件与读书问题有关的便是写日记,因为读过的书,有紧要的地方记了下来,虽是断言片语也,可以终身用之而无穷。还有时名人名言,即个人感想,日久易忘,也必须要把它记载下来,如此日子愈多,材料愈富经验也就不断增加了。

江问渔先生分析的成为好人的三个条件对我很有启发。“一优良的品性,二丰富的知识,三应变才能”。

原来我还算不得是一个好人啊!

优良的品性是需要不断修行的,读书就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优秀的人的伟大心灵在他们记录的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感动着所有能够读懂的人。就这样春风化雨洗净人的心灵。知道的多了,知识丰富了,应变能力也就提高了!

而这些都是为了“求生”,读书便是求的高质量的生一种途径。

还要学会读广义之书,万物,人,事,都是书。

再者学会记读书日记,我正在试着记。

必须改变以往盲读,浪读的坏习惯,订个书单,目标清晰,克期读书!

汉字画好玩(五)山川之象





国画在生长

书法在生长

自泰古始(自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世无万数:无数代以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