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情緒管理:事後幫助三句話,需要什麼、想怎樣、如何更好

按照事情發生的全過程順序,管理情緒就是事前溝通、事中判斷、事後幫助。

親子互動中,溝通不是爲了說服孩子,而是給出自己正反看法,尊重孩子選擇,本質是允許甚至歡迎孩子進行錯誤選擇。

判斷不是爲了證明對錯,而是覺察孩子心態是否正常,如果異常,確保自己不被激活異常,而是能順着迴應,也就是避免自己發瘋變傻自欺欺人。

那麼,今天說說事後階段的情緒管理。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如何處理就涉及情緒管理,這個情況當然是指遇到不順心甚至糟糕事情,是解決問題爲中心,還是發泄情緒爲中心。

顯然,解決問題就要聚焦於如何有效幫助孩子,發泄情緒只是讓自己暫時舒服一點,事情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糟糕。

舉例說明。

1、孩子偷偷騎自行車去學校,丟了車子。

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很想騎車上學,家長不放心沒有允許,有一天家長說奇怪,自行車不見了,孩子趕緊跑到學校,又垂頭喪氣回來了,坦白自己偷偷騎車去學校了,忘記騎回來,放學校門口兩天,已經找不到了。

這個時候,因爲孩子意識到做錯了,已經在接受教訓,家長不要批評,多關心,問感受,丟車子不用怕,不撒謊最可貴,以後遇到事情,主動告訴家長。藉助此事分析如何做會更好,如學習交通規則,告訴家長老師同學,有人幫着提醒。

2、孩子玩耍爬人家車頂,被告狀了。

一幫小孩子玩耍,沒有規則意識,有人慫恿,爬到人家車頂,當時是興高采烈,事後家長才知道,讓孩子明白錯誤,承認錯誤,不能破壞東西,家長幫助處理後,告訴過程。

3、孩子考試不好,做錯試題。

比如3+8=?寫錯了,類似這樣問題問什麼原因?說明白不是粗心大意,是平時練習不夠,由此引導孩子要多練習,這個方式才具有可操作,反過來考出好成績也表揚勤奮,而不是聰明或者認真,那樣不具體,不可操作。

4、孩子內向。

孩子內向,朋友少,不打擊,而是讓孩子遇事多說,家長和老師搞好關係,讓老師多提問多鼓勵,邀請同學來玩,家長做好配合,提供好後勤服務。還有,屬於人格特質,不着急。

5、孩子說謊。

發現孩子說謊,別慌張,別急切挑破,孩子也有自尊心,利用娛樂時間,放鬆時故意裝作發現,引導說出真相,坦誠家長做的不好地方,給孩子安全感受。

6、比賽失利。

這是孩子需要幫助鼓勵時候,最不可指責,應該是“雞蛋裏頭找骨頭”找到積極點誇獎,比如“敢參加比賽”“能自己準備材料”“有了一次體驗”“獲得和老師互動機會”“認識了新朋友”等等。

事情發生後,木已成舟,再是不順心,也是過去式,如何有利於解決問題纔是關鍵,而這首先就處理情緒,積極關注,提供幫助,多問幾句“需要我幫什麼”“你想怎麼做”“你還有什麼好辦法”“咱們一起想想其他辦法”。

孩子犯了錯誤,不在於強烈的批評指責,不需要反覆申明,正如事前溝通的核心就是爲了孩子主動犯錯誤,這是成長的最好機會,喫一塹長一智,沒有挫折就沒有心理成長,此言不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