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與10000次》:幸福沒有偶然,唯有自救方能得救

你可以在本篇文章中瞭解與獲得:

* 什麼是圖試療法;

*《0次與10000次》的核心觀點與解讀;

*識別來自童年四個會影響人行爲方式的“自我”;

*如何處理來自童年的絆腳石;

*一種足以激勵你去認識改變自己行動的力量;

伴侶那麼糟糕,爲什麼有些人就是離不開?爲什麼離開了一個糟糕的伴侶,又遇到一個更糟糕的伴侶?爲什麼你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走進同樣的死衚衕?

雖然你也會告誡自己“下次再有類似的事,遇到類似的人,不能再這樣了”,可一遇到事情,就又掉入了舊有的應對方式中。

關於愛情,關於糟糕的伴侶,關於愛情的死衚衕,大家第一時間可能想到的是演員張雨綺。

在愛情這根紅線上,月老好像對她頗爲“照顧”。

和汪小菲愛得死去活來,

卻因爲對方的閃婚結束了多年的戀情;

閃婚王全安的婚姻,

卻因爲對方嫖娼結束了這段幸福;

與相識70天的富商袁巴元結婚,

卻因爲家庭糾紛而離婚;

期間,和王安石失敗的婚姻還複合了一次,只是很遺憾,重來的幸福還是沒能走到最後。

如今,張雨綺戀情再次被爆光,這次是和比自己小8歲的“弟弟”戀愛了。又是摟腰,又是牽手,舉止之間甚是親密。

在愛情裏屢屢受挫的她曾直接承認自己看男人眼光不行,可誰又知曉這次和小她八歲的男人談的姐弟戀是否又會重蹈覆轍呢?

在愛情面前,張雨綺敢愛敢恨,不擰巴,也不較勁,目標明確的她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懂得任性的自己爲此付出的代價是什麼。只是,不管結局怎樣,她都有能力接受。

就像她在電影《美人魚》中所說的:

我有錢有身材,追我的人可以從這裏排到法國。

生活中,很多人和張雨綺一樣,離開了一個糟糕的伴侶,又會遇到一個更糟糕的伴侶。只是張雨綺有能力接受,而沒能力的太多人選擇了隱忍,爲什麼總會有這麼多的人一次次地走進同樣的死衚衕?

關於這個問題,德國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作家吉塔·雅各布在《0次與10000次》裏解釋道:

我們之所以會走進同樣的死衚衕,在類似的事情上喫虧受傷,本質上是我們的“應對方式”出了問題。相同的“應對方式”,帶來的結果是0次與10000次的區別。

在《0次與10000次》裏,吉塔·雅各布從心理學的角度,以簡單易懂的圖試療法探查我們的內在習慣性影響行爲方式的四種“自我”,即內在小孩兒、內在審判者、應對方式以及成人自我。

最終我們發現,這四種來自童年的“糾纏着”的自我,都是相互成就的,餘生幸福與否只是一個“識別”的問題。

01

牴觸男人的女人:是可憐的

胡蘭成在《今生今世》提到一句話: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

這是張愛玲給胡蘭成的一張照片背後寫的話,這是張愛玲的愛情觀,也是現實中很多女人對愛情的真實寫照,這樣的婚姻,很美,但卻又那麼傷。

莎士比亞說:

“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獄,一輩子雞爭鵝鬥,不得安生;

在父輩看來好像如意的婚姻就是幸福的天堂,找到一個相愛的人就能相濡以沫,幸福無窮。

可事實,並不是如此。一些看似幸福的婚姻,實則甜蜜的背後危險重重。

朋友W是一個留守兒童,在班上是學霸,在家裏是長姐,自幼和弟弟爺爺一起生活。因爲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務工,爺爺年紀又大,因此,自小就扮演了小大人的角色,照顧爺爺和弟弟起居生活的同時,還要兼顧自己的學業。

在學校裏,一直以來她從不參與任何課外活動,平時也不和同學們交流,整日就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是背書就是做作業,表情嚴肅的她幾乎不笑,在學校裏,大家都習慣叫她書呆子。

如今,畢業了,一直與我有聯繫的“書呆子”還是這樣,不懂社交,不懂浪漫,不懂男人,更不懂怎麼談戀愛。

她告訴我,生活中只要和異性交流時,她就會緊張,侷促不安,甚至還會臉紅。

面對自己喜歡的異性,她的身體會本能的產生牴觸情緒不敢靠近,甚至會出現自卑心裏,對她來說,這簡直就是人間地獄。儘管如此,她還是對愛情充滿了期待,努力參與家人爲她安排的各種相親。

某次相親會上,她認識了現在的老公。W老公是知識分子家庭出來的,因爲到了結婚的年齡,加上家裏人也催婚,於是對一見鍾情的w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在線聊天一個月,兩個月訂婚,三個月結婚,一年後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這對一直處於“熱戀期”的他們來說,彼此都以爲這是真愛。當然,在外人眼裏,他們也是幸福的一對,女孩兒懂事,男孩兒有成就,這在當地就是一段佳話。

婚後的w,一門心思都在相夫教子上,她一直在努力扮演“好老婆,好媽媽,好兒媳”的標籤,平時給老公買3000元的西服,給女兒買300元的童裝,給自己買30元的地攤貨,只是她內心的“無助”,一直沒有被人發現。

只有朋友W清楚,在這段婚姻裏,她和老公的交流越來越少,她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老公在遠離她。時間一長,本就自卑的她徹底失去了自信,明明彼此相互喜歡,可她卻始終覺得自己配不上老公。

我能理解W的痛苦,她曾對我說過,雖然她倆都是一個村的,可她婆婆一家人都在當地政府部門上班,老公還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出生平平的她只是個小學老師,這在優秀的老公和家人面前,她始終擡不起頭來,沒有自信。

對於朋友w在愛情裏自卑的表現,吉塔·雅各布在《0次與10000次》說道,這是影響我們感情和行爲裏的“受傷的內在小孩”控制了她的思想。

在不對等的愛情面前,這個受傷的內在小孩兒被喚醒了,在W面對愛情的時候,懲罰性的內在審判者在警告W,你很自卑,你很獨孤,你沒有自信,你不配擁有愛情……

不自信的女孩兒,自卑的愛。就連優秀的佟麗婭也曾在某個採訪裏說到:在婚姻裏,她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覺得自己配不上陳思誠。

關於不自信的愛,作家武志紅也曾說過:“無論一個人看上去多麼優秀,他們的自卑與惶恐,和別人實質上並無兩樣。”

說到底,朋友W和佟麗婭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是她們內心裏受傷缺愛的內在小孩兒在作怪。所以,她們感到無助,怕被拋棄,怕被排擠,怕被孤立,她們總覺得自己不配愛,不值得愛。

02

活在幻想裏的女人,是可悲的

看過《大宅門》的朋友應該對蔣雯麗飾演的世家千金白玉婷不陌生,她被大家稱爲爲愛癡狂的“神經病”。因爲她與愛而不得的有家室的戲子萬筱菊的照片結婚。

作爲世家的千金,從一出生就是備受矚目。只是她從小被關在大宅門裏見不到外面的世界,父親是個軟弱,做事沒主意的人,而母親則是個叛逆很有思想的人。

白玉婷受到母親的影響,渴望自由,無意間在萬筱菊的戲裏她看到了渴望中的自由人生,她會因戲的變化而開心,也會流淚,時間一長,便情不自禁喜歡上了戲子萬筱菊。

膽小傳統的萬筱菊是一個有家室的戲子,是不可能和千金小姐白玉婷在一起的,更何況她的家裏也不會同意,尤其是她的母親。

對於這樣一段一廂情願的愛戀,白玉婷的母親堅決反對,“必須有個大家閨秀的樣子,不然會丟了大宅門的顏面。”

可白玉婷哪裏聽得進去,她始終堅持要過自己的生活,除了萬筱菊誰都不嫁,哪怕是和他的照片結婚。最後,誰曾想真的和紙片人萬筱菊結婚了。

《紅玫瑰》裏有句歌詞唱的很好: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卻有恃無恐。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劇情裏,還是在名著裏,那些沉浸在幻想式愛情裏的女人,終究都是瘋狂的。

名著《飄》的主人公思嘉追求摯愛不得之後,就把婚姻當成了“手段”,於是,陸續嫁給三個男人。

第一次嫁人是因爲表白被拒賭氣;

第二次嫁人只是爲繳清高額稅款;

第三次嫁人是因爲貪戀奢靡生活;

白玉婷也好,思嘉也罷,愛情裏那些可怕而愚蠢的執念,真的是生生毀了她們原本可能獲得的幸福。

再如嫁給詩和遠方的馬金瑜,這位一線城市女記者僅僅因爲心裏的“他心裏特別乾淨,像山上的泉水”,就不遠千里嫁給了青海蜂農。

起初,馬金瑜也以爲這是愛情,可誰知,這竟是地獄。據報道,在藏區生活了近十年的馬金瑜眼睛好幾次差點被丈夫打瞎,最後不得已因家暴才選擇了帶着孩子們離開。

女人,本就是天生的情愛幻想家。可惜,愛情沒有固定的模板,幻想的愛情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是很多女人不明白這個道理。

實際上,這就是《0次與10000次》圖試療法提出來的被寵壞的小孩兒過渡的自我,沒有邊界,沒有規矩,放縱自己的行爲的表現。

關於被寵壞的小孩兒,吉塔·雅各布在《0次與10000次》裏寫道:

如果憤怒、怨恨、衝動和固執在某些情況下以不合理的程度支配着我們,那麼被寵壞的內在小孩很可能會引導我們的感受和行動。

如此來看,世家千金白玉婷,《飄》的主人公思嘉,女記者馬金瑜在愛情裏都是被寵壞的內在小孩在支配着,只是她們作爲當事人不知道而已。真替她們的婚姻難過,哎——

活在幻想裏的女人,是可悲的;

嫁給幻想愛情的女人,是不幸的。

03

愛情裏強勢的女人:是孤獨的

婚姻裏過得好的女人,性格大都很“強勢”。可事實是,婚姻裏太強勢的女人都不太幸福,相反,更多的是孤獨。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幸福的婚姻裏,需要女人來點強勢把持,可月老不會對天下所有女人都一樣好,因爲不是所有女人的老公都會像梁朝偉愛劉嘉玲一樣愛自己的老婆。

劉嘉玲幸福嗎?幸福。劉嘉玲強勢嗎?強勢。

可就算婚姻幸福的她也曾在一檔綜藝裏吐槽:家裏裝修的時候,梁朝偉一個人去周遊世界了,剩下她孤零零的一個人在家裏忙裏忙外搞裝修,每天都累的要死,只爲了給梁朝偉一個溫暖的家。

再看看前兩年很火的電視劇《都挺好》,大家都覺得蘇明玉是可憐的,可誰又曾想過其實蘇明玉的母親蘇母也是可憐的。

蘇大強性格軟弱無能,做事唯唯諾諾,沒有主見,見了老婆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反之蘇母則一輩子都在爲了蘇家奮鬥,一個人就扛起了蘇家的希望。

在《都挺好》裏,蘇母無疑是強勢的,她從來沒有向蘇父賣萌撒嬌過,好幾次鏡頭裏的她喘着大氣教育子女,數落蘇大強,一心想着這個家可以更好,其實,她的內心也是痛苦的,孤獨的,兒女不理解她,丈夫不心疼她。

劇裏劇外,愛情裏強勢的女人都像深山裏的母老虎,她們盛氣凌人、沒人情味,還以爲自己眼裏的目中無人的傲慢和爭強好勝的優越感是自己的“優勢”。

朋友最近和他老公在鬧離婚。離婚的原因很簡單,朋友老公說,她覺得我朋友的控制慾太強了,而且在家裏爭強好勝,做事情從來不和他商量,說一不二,兩個人就沒有商量的餘地,什麼事情都是她一個人說了算。老公無法忍受了,就提出分手了。

我瞭解我這個朋友,她的確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姐妹們一起外出遊玩的時候,只要有她,當天的大小事務也是她一個人說了算,都不會問問姐妹們的意見,久而久之大家也對她產生了意見。

很多人說,女人的強勢是被逼出來的,可誰又不想小鳥依人呢?

其實,在愛情裏太過強勢的女人,是被“對情感要求較高的內在審判者”控制着。

關於對情感要求較高的內在審判者,吉塔·雅各布在《0次與10000次》寫道,這個內在審判者,會要求我們不斷地照顧別人,甚至爲別人犧牲自己,忽略自己的願望和需求。

說到底,婚姻裏,被情感要求較高的內在審判者控制下的強勢女人,控制慾和佔有慾都很強。因此,她們的人生是孤獨的,婚姻是不太幸福的。

04

寫在最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0次與10000次》裏,圖式療法認爲,我們的思維,感覺和行爲都受各種模式的牽引,我們的弱點和強項也都深藏其中,這也是我們一直跑進同一個死衚衕的原因。

就算影響思維模式的“自我”被我們識別了,絕大多數的朋友也不願意去尋求心理醫生或者治療師的幫助,畢竟承認自己心裏有“病”是件令人尷尬、不舒服的事情,沒人願意這麼做。爲此,吉塔·雅各布在《0次與10000次》裏詳細分析了幼稚的三種應對方式,即“順從”、“迴避”、“過度補償”。

《0次與10000次》裏還介紹了許多典型的案例,作者具體分析了影響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是什麼,並且找到影響他們成長的本質原因。讀者也能順藤摸瓜找到影響自己成長的本質問題是什麼,再借助每章節背後的小練習,以此更好的瞭解和發展自己的個性,重新開啓幸福生活。

記得弗洛伊德說過:“做自己的母親和父親。”

作爲成年人,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我相信,只要你讀了《0次與10000次》就可以鼓起勇氣面對自己心裏的內在小孩兒,不忽視,也不迴避,做他們的母親和父親,照顧好這個內在小孩兒。

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那份決心和時間,可我想告訴你的是:拾起這些痛楚的時候,不要忘了擦乾眼淚,繼續前行。

文——安然(原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