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懂”ta的照料者——pikler

高媛tracy &  吳鋆amy

園丁vs木匠

園丁要了解花,草的習性,鬆土,澆水,培養,但不會拔苗助長

木匠更注重雕成的結果

一個是將兒童的成長看作過程,一個是看孩子的行爲,結果

pikler

1902年出生Vienna,1908年去了匈牙利,她剛開始學的婦產科,後來學習兒科,兩名醫生(免疫學,兒科外科)對她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孩子與互動的關係。

後來結婚了,她的丈夫是數學老師,他們經常觀察小朋友們,在沙灘上看到一些孩子,自己討論未來孩子的發展。

1931年自由運動,自由玩耍的孩子,把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記錄了下來,在做家庭醫生的過程中,她也給家長一些引導如何調整環境,10年的兒童醫生給了她很多的經驗,她總結:孩子需要自己的玩耍,運動,並不需要父母天天教孩子。

pikler寶寶自己會很專注,也會自己玩,慢慢的這些父母也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很平和的寶寶,也很滿意。

pikler house  創辦了福利院,loczy,1940年出了她第一本書《寶寶知道了什麼》,1970年國家嬰幼兒研究中心,2002年playrooms 父母觀察課,2006年國家的公立園,每間教室12名小朋友,3名老師。

孩子在玩的時候,大腦也是比較累的,在教室裏有嬰兒牀在pikler的教室裏,牀,隨意爬,櫃子與牀的安全,鍋碗瓢盆,玻璃,玩偶,多大的孩子適合鍋碗瓢盆?玻璃後面是衛生間,圍欄把自由空間和喫飯的地方分開,分撥陸續喫飯,學飲桌,椅子和桌子是連着的,早上來了,9點戶外,分撥回去喫飯,喫完飯以後在戶外睡覺!0下5度以上都在戶外睡覺,0下5度以下進教室睡覺!

冬天穿好睡衣,在鵝絨的睡袋裏睡覺,有一個遮陽棚,防止下雨淋到或者雪飄下來。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

嬰幼兒的基本需求:

尊重認可,交往表達,自我實現,理解環境,認知需求,影響環境,身體運動,基本生存,安全需求。

黃金圈法則:初心,過程,結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