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人研習社·微智雲CEO 張虎:從CTO到創始人關鍵是擴大視野半徑

早期經歷:華爲、甲骨文
積累底層技術實力
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POS廠商做嵌入式研發,當時沒有操作系統,基本是從裸芯片入手做,硬件設備都還是8位系統。

之後轉戰華爲,參與通訊設備的芯片驅動研發,業務價值是運營商端Modem內置的芯片,這次是基於操作系統上層來做。

再後來進入甲骨文,參與Oracle Linux的研發和虛擬化解決方案工作,正是那會對虛擬化有了更系統的掌握。

通過前幾份工作經歷,練就了我從底層到應用層、比較綜合的軟件系統能力,對後來創業提供了很大的基礎實力。

2007年,創業緣起

idea是廉價的
圖片
2007年初,iPhone首發iOS系統,有朋友去美國出差剛好帶回來幾臺,彼時國內極少有人使用iPhone,大家都覺得新奇,我判斷未來應該會有開闊的市場。

不久安卓也發佈了基於模擬器的review版本,並同步未來會做開源。相比之下,當年橫行市場的華強北山寨機,功能單一、系統級支持跟不上、開放的技術文檔少、價格高昂的缺陷則盡顯無疑。

而底層用Linux,Framework層用Java,技術開源還有谷歌加持,造就了安卓機天然的軟件配套低成本基因,在最底層的Linux成熟生態上加之改進,意味着谷歌主導的這套東西將來會有很大的受衆羣,2008年前後我買了第一臺安卓手機,系統還是1.5版本,很卡,但我相信硬件改進後性能問題不是問題。

事實證明我們判斷是對的,2010年左右功能機基本被年輕人市場拋棄,安卓機很快後來居上。

也是自那時開始,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現,移動端APP蘊含着巨大的機會,不僅谷歌官方會發起的安卓版軟件開發大賽、入選後還有機會拿獎金,還有越來越多的硬件廠商需求系統技術支撐,希望把安卓系統移植到硬件上跑起來。

和同事、同學們交流過後,確定自己想嘗試一下,雖然當年的想法比較粗糙,也不知道拿融資什麼的,一是想業餘時間做幾個APP試水,二是找朋友託關係,看能不能聯繫到需要技術支持的硬件廠商。

嘗試得東西很多,舉個例子,我發現當年的車載導航只支持離線使用,升級必須依賴數據線,於是試圖做一款地圖APP,用戶可以直接在安卓機上下載使用。現在來看,這些想法都太不成熟了,APP開發出來後,如何推廣裝機量、如何做好技術支持、如何拉投資建團隊……這些問題都沒有想周全,想法過於粗糙,推進難度極大。

最終我們意識到:idea是廉價的,真正有價值和挑戰的是在項目落地和實施環節,再好的idea都要有配套的實施場景和市場反饋。

2010年左右,我加入一家手機轉型廠商,負責產品研發,它是從MTK功能機轉型安卓機,想要基於安卓平臺做APP或Server。我規劃了幾個方向,一方面是做推送服務;另一方面是做基礎服務類的APP,如電話本備份、瀏覽器導航、應用市場入口等,我們提供流量入口,接別人的應用內容,收取廣告位服務費的模式。

彼時同期,看到身邊的一些朋友已經拉到創業融資款項,我判斷創業的時機已經成熟。

-- 廣告--
圖片

第一個創業項目:極光推送

經驗不足,埋下股權隱患
圖片
一次和友人聊天中得知,Oracle前同事在做APP創業,但過程中碰到不少棘手挑戰,邀請我到公司幫忙看看。結果發現,這個項目從技術角度講並不難,但因爲對實際難度評估過低,遺留很多功能性不完善的問題,加之融資金額所剩不多,隨時面臨生存風險。

細緻研究後,我向朋友提出一箇中肯建議,延續團隊優勢改做基礎服務。谷歌推送停止使用後,手機廠商一直沒有解決方案,推送服務市場剛好缺口,給了我們做第三方推送服務的絕佳機會。

合作很快達成,我們將服務封裝成SDK包,爲開發者提供統一接口,開發者通過調用SDK提升開發效率。當時朋友公司做的APP中包含IM功能,一部分可以拿來複用,很快我們就做出了測試產品。

藉助早期累積的開發者資源,快速跑完技術測試、市場驗證,很快達到日活百萬級、同時在線數十萬級。待到服務產品正式上線後,用戶增速迅猛,以帶寬500兆、服務器10臺的單次規模增長。

直到今天,國內幾乎每個使用過推送服務的APP開發者,應該都熟知極光推送,這次經歷從idea到項目落地直至產品上線,並收穫不錯的用戶反饋,總體來說算得上一次比較成功的創業。

從2007年形成想法到2009年落地實施、推出極光推送產品,更大的驅動因素還是源於環境變化,將很多成功因素推到我的生活圈內,爲產品落地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華爲、Oracle期間,有幸參與很多重大項目,有更多想法、也有更好的方案,但因缺乏主導能力,事情的走向完全取決於領導層,到了真正自己創業的時候,當年的遺憾也轉化成爲了堅定的信念。

極光推送項目,轉型窗口期非常短,連續幾個月瘋狂加班,我個人寫了將近70%的代碼,開發文檔怎麼寫、市場策略怎麼搞,這些工作都是我在制定,每一件事都要親力親爲,那段時間對人的考驗堪稱地獄級難度。

除了項目本身考驗,內部也出現了管理和制度上的分歧,股權分配、企業文化、合夥人信念等,最開始都不太明確。以至於補籤股權協議時,風險暴露得更多,到投資人真正進來時,幾個合夥人股權分配方面很難達成一致,最終我退出了。

說實話,我不覺得自己有多大損失,正確的時間將事情做正確,想法能夠落地實踐並得到很多好的市場反饋,整體收穫還是要大於付出的。

圖片
2013年下半年離開極光推送,當時我判斷APP市場終會面臨盛極而衰,每個APP細分領域都會被一兩個巨頭或獨角獸企業佔領,局面一旦形成,市場對APP開發者的需求就會極大縮小。擴張期發展起來的APP開發商,如果沒有核心造血能力就很難存活下來。實際也是在2018年左右,APP開發市場基本消亡殆盡。

離開極光推送後,我也想過將推送業務和物聯網技術做整合,僅是梳理了下思路想法,就去找資本聊,大家也知道物聯網是最近兩年才進入快速發展期,前期鋪墊用時太久、基礎設施發展不健全、市場教育缺乏,加上事情的發展路徑跟我設想的略微不一樣,所以也只停留在想法層面。

CEO張虎反思CTO張虎
圖片
創業初期,很多朋友都是技術大牛,技術大牛創業是不是具備很多先天優勢?

也許是,但首先應當看到技術人創業存在的先天缺陷,技術人很容易困在技術理想國,認爲沒有技術解決不了的事,碰到問題首先想的是有什麼技術方案可以解決。程序員這樣思考沒有問題,但如果作爲CTO這麼想,那就是錯的,因爲國內市場評判一家公司成功與否,主要還看業務的發展。

CTO通常只聚焦產品和技術,缺少對財務、流水、業務、市場的關注度,這些都是CTO張虎的大短板,做CTO,視野半徑要放得更大。

其次是人才培養,優秀人才對創業公司的貢獻價值非常大,我們也是按照這個標準招人,培養他幫助他成長,但如果公司的成長速率落後於個人,最終人才還是會流失,所以企業創始人的能力格局即爲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創業者要快速補齊能力短板。

Q&A

投資人的疑問裏蘊含着高價值信息
Q:您從CTO向CEO轉變過程中,哪些思維出現了根本性轉變?

A:最大的改變是以前總追求最完美的技術,現在主張追求最合適的技術。

比如做推送,早期服務器平臺用的C語言,一個模塊就要寫三個月,開發效率特別低,我們就投入很多精力去做技術效率層面的提升,反而在滿足客戶價值需求方面做的不充分。

技術角度看,代碼寫得流暢、技術棧選得精準、產品打磨得很棒,應當會有很大市場;但商務角度,客戶可能只注重用戶體驗、業務流程、功能價值等。就像有人買車只看外觀漂不漂亮,不在乎三缸或四缸。商業上也是,只有貼合用戶需求的產品才具有賺錢能力。

希望給年輕人一條建議,儘早建立“老闆思維”。比如你當前在公司只負責某小塊事情,可能有很多想法跟老闆存在不同見解,那麼試着切換角度,從老闆的位置去思考他爲什麼這樣做。可能在你看來很low的東西,卻是老闆更在意的東西,因爲更能實現客戶價值和意願,能讓客戶買單的纔是最優解。
Q:創業之後,您如何保持對信息的敏銳度和判斷力?

A:看新聞,社會新聞、行業新聞、國際新聞都涉獵,國內媒體、外文媒體都要看。

瞭解新技術,不要求每項技術都上手體驗,只要知道它能解決什麼問題,有哪些應用場景,緊跟上技術發展洪流。
Q:做出產品雛形,如何需求融資?

A:融資並沒有標準的方法,大致流程是:先要有產品demo,再寫一份產品BP,內容可以圍繞創業idea、產品調研、市場預估等方面,然後找朋友引薦投資人或是參加創業活動,這類活動能得到一些媒體關注,可增加項目曝光率。

也可以找FA公司,他們會根據項目賽道幫創業者推薦投資人,需要注意的是,約見投資人要抱有平常心。對方如果認可項目,會跟你挑一些毛病,也會講他對項目的看法和疑問,這是好的現象,認真覆盤投資人的每個問題,能汲取高價值的經驗。

與投資人交流,產品的前景優勢要想清楚,個人魅力表現也很加分,一定要明確哪些點是可以打動對方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