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選讀:小國寡民

上節課學了孟嘗君居安思危,在他父親權勢蒸蒸日上的時候,察覺到了隱藏的危機,勇敢的向他的父親田嬰進言,使他自己逆襲成爲田嬰的接班人,也使齊國得到了更多的人才。

在孟嘗君時代,諸子百家爭鳴,人才流動頻繁,他們的奇思妙想言行事蹟,都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子部的幾篇作品。

漢朝初期信奉黃老之學,講究無爲而治,這樣的治國思想集中體現在《老子》八十一篇中。

《老子》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時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徒。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小國寡民,闡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這個地方不要太大,人口數量不要太多。

(實際上老子生活的地域是大的,人口數量也是多的)

小:使動用法,使國小。

寡:使動用法,使民寡。

使這個國家變小,使民變寡。他還設想,即使有十倍百倍與人工效率的器械,也不要去使用它。

這裏的什和伯都是表示倍數的。

什:表示倍數,十倍。

伯:通“佰”,百倍。

重:認爲…是重要的。意動用法。

讓老百姓把死和生看得很重,以生死爲重,就不要到處去遷徙,儘量的在故地生活。

不遠徏在帛書裏沒有“不”字的。爲什麼沒有不字呢?其實主要是涉及到後面這個“遠”字。

遠在《玉篇》有兩個讀音:一個讀音是於阮切,遐也,和我們現在遠的意思是一樣的,讀yuǎn,還有另外一個讀音於勸切,離也,讀yuàn,它的意思是遠離,不接近不親近。

《論語》:敬鬼神而遠(yuàn)之。

《孟子》:君子遠(yuàn)皰廚。

《出師表》:親賢臣,遠(yuàn)小人。

這裏面這個遠,應讀成遠(yuàn)。

遠徏:意思是離遷徏這個是遠遠的,不要輕易遷徏。

後來人爲了讓這個意思更凸顯,就在這個遠的前面又加了一個不字,就和我們現在出土的帛書看着不一樣了。

雖:即使。

無所:沒有地方,是一個在上古漢語經常見到的固定搭配。

復:再,副詞,相當於我們現在漢語的再、又。

即使有舟船和車馬,也沒有地方去乘坐它們,即使有鎧甲和兵器,也沒有地方去陳列它們,讓這個老百姓再回到結繩記事的時代。

結繩就是我們上古時期,先人最開始沒有文字的時候,就用繩子上綰個疙瘩,這就是結繩。

《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說文解字·敍》神農氏結繩爲治而統其事。

都是記錄了我們先人用綰個大疙瘩記大事,綰個小疙瘩記小事,這樣的一個生活狀況,老子就想回到這個時代。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就是所有人都會認爲自己喫的東西很甘甜,自己穿的衣服很漂亮,自己住的地方很舒適,自己所在的這個地方民風民俗,也讓自己感到很快樂。

甘、美、安、樂:都是形容詞作動詞,意動用法。就是以之爲甘,以之爲美,以之爲安,以之爲樂。

老子還說這個地域變小了,人口數量變少了,兩個地域緊鄰着,踮踮腳尖兒就能看見對方。雞和狗的聲音,對方叫一下,自己這邊就能聽到,就這麼近的距離,一個人一直到老和死,都不用太往來,也不打仗,都是自得其樂的這個生活狀態。

老子設想要回到這種非常古樸的、非常原始的、非常自得其樂的生活狀態。

從這兩個篇章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孫子尚實,老子尚虛,孫子着眼於現實,如何保國安民。老子崇尚遠古,希望社會回到國小民少的原始狀態,他們的思想對後世影響都很大。孫武之後有孫臏,老子之後有莊子。下一講我們就選讀《莊子·逍遙遊》裏的一個片段。

解釋一下:

今天講的是兩篇小短文,時長二十一分鐘,是聽慕課裏最長的內容。第一篇是《孫子》謀攻,很多戰-爭術語,我認爲裏面有太多不宜之詞,怕寫出來被鎖,爲避免麻煩,索性不學這篇了。

另外,我還是比較喜歡《道德經》的內容,我的網名就與之有關。所以,王老師在課後總結的是兩篇文章,在這裏說明一下。不過老子《道德經》的版本很多,王老師解釋的這小段字面意思,好像是他解讀的那樣,但裏面一定還有更深層的意思,也猶未可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