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與家人相處的祕密》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曉慧是我的一位朋友,她十歲時與母親搬到了新家,成爲了小宇的鄰居。曉慧和小宇兩人相同的年齡,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兩人認識後經過幾次交流才得知曉慧是單親家庭,父親在曉慧還沒有出生時就去世了,曉慧的母親一人帶着曉慧和姐姐生活很辛苦。小宇也由母親帶大,他的父親在小宇4歲時與小宇的母親離婚,小宇的母親獨自帶着小宇和弟弟生活,兩個不幸的家庭中有相似之處。曉慧和小宇因爲從小都沒有得到父親的愛,因此兩個人彼此惺惺相惜。


曉慧和小宇經常結伴上學,兩個人後來成爲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隨着年齡一點點長大,小宇發現他一天見不到曉慧就想念她,而曉慧也發現見不着小宇就惦念。日長月久,兩人互生情愫,在他們18歲的時候兩人確定了戀愛的關係。


正值意氣風發的年齡,曉慧和小宇都想做出一番事業,可是兩個人性格都很執拗,誰也不服輸。於是,22歲時曉慧和姐姐去到另外一個城市打拼,而小宇去了深圳。


那時通訊還很不方便,小宇隔一段時間就去探望曉慧。而曉慧心裏一直有小宇,即使在情竇初開的年齡,身邊不缺乏追求者,曉慧也沒有對別人心動過。她一直把小宇當作她一生唯一的男人,期待着小宇能有一天娶她爲妻。


幾年後,漂泊在異地他鄉的小宇輾轉到了杭州工作,而曉慧也同姐姐在所到城市紮下了根。因爲曉慧工作太拼了,不注意身體,患上了抑鬱症。當小宇知道曉慧得病的時候,他做了一個決定,娶曉慧爲妻。


小宇帶着曉慧回到家中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婚禮結束後,曉慧和小宇回到了曉慧打拼的城市共同生活。剛開始曉慧病情嚴重,時常伴有幻聽、情緒低落,而且情緒很不穩定,小宇默默地陪伴在曉慧身邊照顧她。


可是,曉慧發病時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很難控制,這讓一邊養家一邊照顧曉慧的小宇感到筋疲力盡。


小宇的母親得知曉慧的情況,她覺得曉慧發病時的狀態很折磨自己的兒子,她沒有看到曉慧正常時對小宇的真心和付出。覺得自己兒子跟曉慧在一起太遭罪了,就想拆散曉慧和小宇。


曉慧很愛小宇,她願意爲了小宇做出改變,於是曉慧開始尋找各種方法剋制自己的病情,儘量控制自己不讓自己胡思亂想、在發病時讓小宇心煩。


曉慧很苦惱,因爲她生病了,有時自己的思想不受控制,經常會想一些不好的,猜疑別人,曲解別人說話的意思,因此造成了很多家庭矛盾,曉慧因此很苦惱。


因爲曉慧是個病人她的問題顯得比較特殊,她跟小宇家庭存在的問題也是夫妻感情相處之間常見的一些矛盾,像曉慧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化解這些矛盾。


最近,我看了胡慎之老師寫的《與家人相處的祕密》這本書很受啓發,就曉慧的案例,結合書中提出的觀點,我認爲曉慧的煩惱有四個方面的問題需要關注:


第一,兩個從小缺失愛的人該如何相處?


俗話說:“3歲看到大”,意思是說,3歲就已經形成了人格模式,小時候的經歷會影響成年以後的生活狀態。


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以至於小時候養成的個性在長大後投射到自己的生活中。可是原生家庭並不能成爲我們繼續犯錯的理由,我們也不能把問題都歸咎在父母身上,因爲父母也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一代傳一代。


所以我們要停止抱怨和指責,不要指責我們的生活是父母造成的,不要指責我們的伴侶不關心你。你要學會關心對方,付出了就不要抱怨,不算計得失,心中有愛爲家庭奉獻自己。


同時要經常覺察自己的問題,人都是會改變的,如果你的伴侶已經成長,你還停留在原地,兩個人會漸行漸遠。


經常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要想着去改變對方,先從自己做起,有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書中提到有5種與伴侶相處的模式:


[if !supportLists]1、  [endif]避免把父母曾經對你的嚴厲苛刻,投射到你的伴侶和身邊的人身上,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不要過於敏感,伴侶讓你把筷子晾乾再放好,並不是責怪你,而是提醒你。當對方提出要求時,覺察自己不要做出過激反應。

[if !supportLists]3、  [endif]人無完人,善待自己,容許自己犯錯,告訴自己值得被原諒。

[if !supportLists]4、  [endif]除了你的伴侶以外,接受你身邊的人不一定都是愛你的事實。

[if !supportLists]5、  [endif]相信自己的伴侶,接受伴侶真實的一面,看到對方的好,把伴侶當成陪伴你的人。


兩個人結合在一起,脾氣、秉性都不一樣,在相處的過程裏要學會遷就和包容對方,雖然年輕時對自己的狀態很模糊,但隨着年紀的增加,更加能看清自己所處的狀態,所以無論小時候曾經經歷過什麼,都要學會從過去的經歷中走出來,不要把小時候的經歷投射到伴侶身上。


小時候沒有得到愛,長大後要學會給予愛,這個轉變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才能讓自己成長,通過成長彌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創造出更好的生活。


第二,如何跟患有憂鬱症的伴侶相處?


憂鬱症患者表現爲情緒低落、心煩、興趣減退、擔心、緊張、胡思亂想、反應遲鈍、對周圍環境漠不關心,自責自罪,嚴重的有自殺傾向。


對患有抑鬱症的伴侶,應該給予信任和關心,正向引導他們從抑鬱狀態中走出來,相信他們能夠戰勝自己。


抑鬱症患者會經常多疑、擔憂,經常鼓勵他們,關心他們,帶他們出去散心。


盡一切所能給他們創造安靜的環境,看書、聽音樂都是一種很好的調節療愈方式。


不用過激的話刺激他們,多說愛的語言,真心地關心他們,能幫助抑鬱症伴侶調節不良情緒,從抑鬱的狀態走出來。


第三,抑鬱症患者如何跟家人相處?


通常抑鬱症患者都很難跟家人相處,因爲他們多疑,有很多負面想法,影響家人之間的關係。


作爲患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病情處在什麼階段,是否知道自己發病時的狀態,發病初期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當有了覺知後,知道自己發病了,能加入意識去控制自己,從發病初期到有覺知自己發病,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控制病情有幾種方法:


首先,加入意念,爲了一種信仰而控制自己的病情,比如:有幻聽的時候,就告訴自己,相信自己的伴侶是愛自己的,伴侶跟自己說的話都是正常說話,告訴自己不要曲解伴侶說話的意思,產生錯誤理解。爲了你的家人跟你在一起健康、快樂不受你的病情干擾,爲了家人的幸福,心中有愛有這種信仰就能夠堅決地控制自己的病情。


其次,在自己胡思亂想的時候,想不好的事情的時候,唸經、唸咒去除心魔也是有效果的。


然後,通過合理的藥物劑量控制,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病情,只不過這種方式會隨着服藥時間久而不斷增加劑量以達到藥效。


抑鬱症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是自己的認知扭曲,所以最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正能量,不去想負能量的事情,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戰勝病情。


當你經歷了病情初發期,能自知自己的病情和發病的狀態時,跟家人講清楚自己發病時的感覺,比如:胡思亂想什麼?自己如何曲解家人說話的意思?讓家人清楚地知道你的病況,避免產生誤解。


第四,父母在兒女的婚姻中該如何自處?


作爲父母不論兒女的婚姻狀況如何,都不要插手兒女的婚姻,因爲他們已是成年人,應該爲自己的婚姻負責,兩個人的事情兩個人自己解決,父母不要干涉。


而作爲父母在兒女婚姻中,不該管的事不管,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問的不問,不要挑唆和教唆兒女如何對付自己的伴侶,而應該告訴自己的兒女如何兩人彼此相愛,互相包容,共同克服困難。


如果不是原則問題,在一方犯錯或有問題時,學會包容和原諒。


夫妻相處不要算計得失,覺得自己付出得多了,對方付出得少了,心理不平衡。這樣的心態只會讓兩個人彼此缺乏信任,越來越遠。


夫妻應該以信任、愛、包容爲核心,一條心一股繩,把家經營好。


如果一方生病,更應該得到對方的關愛而不是嫌棄,婚姻不是看對方好就跟,看對方差就扔,婚姻不是兒戲,兩個人真正處的是感情,換的是彼此的真心。


沒有真愛的夫妻不能長久,只看重利益和得失的夫妻也不能長久,唯有真愛才能讓夫妻度過一切難關,彼此相愛、相知、相守一生。


作爲父母,不要做一個糊塗蟲,給兒女的婚姻設置門檻、設置障礙,不負向攪擾,而做正向引導。


告訴自己的兒女,夫妻兩人在一起有困難要敢於面對,有問題積極溝通解決,而不是做一個抱怨、指責、牢騷滿腹的人。


夫妻兩人遇到困難其實是一種考驗,如果遇到困難就選擇離婚,那麼就是選擇做一個不負責任愛逃避問題的人,下一次婚姻還會重蹈覆轍。


所以,人的一生,能長久在一起的夫妻不容易,好夫妻白首不分離。因爲他們共同經歷了人生許多考驗,夫妻雙方在你差的時候我包容你幫你一把,我差的時候你提醒我協助我共渡難關,這纔是真夫妻。


如果說夫妻相處是一門學問,那麼,《如何與家人相處》這本書還講述了許多與家人相處的方法,這本書讓我們學會善待自己的伴侶、用成人方式與孩子相處,創造幸福和諧的家庭。


就像書中所提到的,經營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們既要讓自身成長,解開自己的心結,學會與家人相處,坦然面對必要的犧牲、取捨和妥協。


享受在家庭中踏實、溫暖、依賴。同時我們也要讓整個家庭得以發展,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感受到家庭帶來的支持,能從家的港灣出發,自由地奔向更遠的地方。


與家人相處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學問,家庭中每個人都要多爲他人着想,多爲家庭付出,這個家就會越來越好。


我是不惑青蓮︱推薦看過的好書。立志終身閱讀,終身寫作,終身成長。分享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