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恨的轉化過程

我的今日目標:

學習《武志紅的心理學課》,提煉2個要點

學習總結字數(100字以上)

(1)我今天的收穫:

愛是容納、看見與連接,恨是拒絕、否認與切割

今天的學習讓我知道了爲什麼在孩子哭鬧時,你準確說出他哭鬧的原因時,他能很快平靜下來的原因:因爲他的恨能量轉化爲愛的能量。

舉個例子:

今天早上,我出門上班時,小寶(37個月的男孩子)還沒醒,於是我直接走了。當他睡醒了,沒看見媽媽時,開始大哭大鬧。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聽到孩子的哭鬧聲特別鬧心,希望用大人的權威讓他立刻停止哭鬧,事實是,你越是用權威(比如打罵),他哭鬧的時間越長(可能要一兩個小時)。使用這樣權威的方法,是我在孩子十幾個月到二十幾個月大時經常使用的。

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後,我開始嘗試敘述他哭鬧的原因,這招挺有用的,可以大大減少他哭鬧的時間,但也要30分鐘左右,好的時候5分鐘左右。雖然知道這個方法好,但我並不知道方法背後的理論知識。今天的學習讓我明白了,原因是這是一個轉化的過程。

今天孩子哭鬧時,他要求奶奶打電話,此時的他心中有着強烈的恨意,媽媽離開我,沒告訴我,這讓我一睜開眼就看不到媽媽了,我恨媽媽。當我在電話裏,將他心裏的這些恨意說出來時,說明我看見了他的需要,於是孩子和我之間產生了連接,從而能夠讓他由恨轉愛,慢慢平復了情緒,最後欣然接受媽媽離開他去上班的事情。

(2)我的不足之處,爲什麼這個點做得不好:

今天的課程,我又一次感受到認知力的不足,因爲有些話都聽進去了,但是大腦無法翻譯成讓我理解的內容。

(3)如何才能變得更好:

以前有過相同的感受,我知道通過閱讀和學習可以解決這種認知力不足的問題,所以我沒有了以前看不懂時的焦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