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記(306)雙向奔赴,也是持久戰

   

      疫情居家,再返校時,學生的變化更大,優秀的學生越來越自律,樣樣都好,習慣差的,哪哪都是毛病,令老師更加頭疼。兩極是必然,更深層次的原因剖析,便是家庭教育的兩極分化。

      曾有人說這是拼爹的時代,父母經濟實力的支持確實對子女以後的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但那都是學業之後的話。如今回頭看看疫居時期的學習,在“雞娃”瘋長的時候,普娃焦慮的父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操心的父母,與孩子一同成長,每天線上教學按時到位,甚至一同旁聽,釘釘上的作業更是整潔優秀,然而,另一面呢?你看到的是線上課堂裏家長不配合的丟三拉四,課堂另一端烏七八糟的聲音不說,還時不時掉線,至於作業,基本屬於無法按時提交的那種。老師還得時不時連線指導。學校發起的“疫居秀場”,有些家長和孩子一起互動,手語操,吹拉彈唱,或習書法,陪同體育鍛煉等,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裏也是班級的翹楚;甚至有些家長的小視頻製作水平比老師還高,學生的每日一詩背誦,情景交融,繪聲繪色,發羣裏總能引起大家的大拇指點贊……那另外蟄伏的少部分家長,則依舊是無影無蹤!究其原因,還是配合不到位。

    看管是必要,理性的看護纔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別指望孩子自覺,因爲連大人也不一定做到自律。家校協同的共贏應是雙向奔赴。每個老師都喜歡配合默契的家長,老師在學校抓好教學的同時,更希望家長在家做好溫習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很多時候是誰扼殺了成長的可能?同樣坐在課堂,學習效果不同。同樣居家,學習力也不一樣。由此可見,更多的決定權在父母,你給了一種怎樣的習慣,就給了孩子一個怎樣的人生?這看護,不僅僅解決溫飽的問題,更多的是關注學習習慣的培養。

    你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樣子。疫居期間,我發起每日一詩的朗讀背誦,百分之五十的學生能積累背誦,依然有少部分將詩歌隨意抄寫,更別提背誦,完全交給了摘抄本,何其悲哀?在聽一年級學生的語文課時,當老師讓孩子們用“一會兒……一會兒……”造句時,有好多孩子不約而同的提到家長。“我爸爸在家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抽菸……”“我爸爸在家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吵架……”孩子隨後的答案,引得聽課老師鬨堂大笑。笑過之後,我想到的是孩子嘴巴里的真話,越小的孩子越能說真話,這些簡單的造句裏,父母的樣子恍若眼前,我聽不到一個孩子說父母讀書……你看,雙向成長裏,缺席的家長的影子裏,或許就影射了你的孩子。

      點讚的成長,能量的充沛,才能抵達更好的彼岸。疫居期間,學生的居家生活全靠父母指導,當學校將居家作息時間表下發後,有些家長第一時間粘貼遵守,有些置若罔聞。我們發起“自律達人”“勤學大使”“勞動小能手”等成長徽章的評比,以及居家生活指導方案,目的便是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其中,有個導向性的操作指南。這其中,家長的引導與鼓勵,必不可少。更多的家長做法是反向批評多於正向激勵。家庭能量的缺失,是一個家庭走向陰暗的起點。網絡有云:有些家庭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早晨起來罵老公,罵孩子,中午喫飯罵老公,罵孩子,晚上睡覺罵老公,罵孩子……很多父母很容易將工作中得負能量帶回家,一個小小的導火線,影響整個家庭的能量生態,家長愁眉苦臉,孩子能陽光燦爛嗎?家長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這家孩子自然是個好少年!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性格也決定命運。另外,每個人都喜歡被認同,被表揚,孩子們更需要正向的鼓勵。家庭中,父母應扮演不同的角色,正如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個孩子的順利成長,既需要母親感性的愛的鼓勵,更需要父親理性的嚴厲的批評,俗話講便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這合作,不僅是家校的合作,更是父母出於爲孩子更好成長的雙向奔赴!

        一樣居家,不一樣的成長!是因爲,一樣的家庭,父母不一樣,到頭來,還是要拼父母的!雙向奔赴,既是家校協同,更是家庭成員的合作共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