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擔心是內在的魔

老師,我有疑病恐懼,老是擔心自己得病了怎麼辦,我知道這種可能性很小,可是還是有可能性,自己一想到那點可能性就焦慮。我該怎麼辦?

疾病雖是人生活的常態,但我們誰都不喜歡生病。你的疑病恐懼,又並非是我們通常的對病的不喜歡,也不是懷疑自己患了什麼病,而是擔心自己患病。若真說你有什麼病,那就是你的擔心,這叫心病。

心病是一種性格問題,也即你存在焦慮性的性格。焦慮性格的表現在多方面:做事情的不確定感、衝動急躁、追求完美、不容瑕疵;做選擇上的不確定、顧慮重重、患得患失;人際關係上易緊張、激惹、挑剔;感覺和思維上,對不確定、對風險、對代表“不好”的是高度敏感,固執的負面聯想,等等。焦慮性格起源於人的早期經驗,主要是在人的嬰幼兒和童年期,經驗過過多、過久的不安全感,比如被忽視、被驚嚇、被拋棄等。

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童年,若那時期感受到更多是不安全,那孩子的性格里必然注入較多的緊張焦慮素質,這種焦慮,成爲了一種性格特質,不顯見,只是在爲人處事中,以各種“擔心什麼什麼”而體現出來。生活中,我們有許多母親就是焦慮性格,她們對待孩子,因爲心存一萬個擔心,纔對孩子的生活有着全面性干預,當然美其名是“爲孩子好”,實際呢,是母親自我的虛弱(擔心)下的不放心孩子,也是母親焦慮性格的使然,而對孩子的不信任。你的擔心自己患病,跟這樣的母親擔心孩子喫不好、做錯事等,本質上是一回事。擔心是魔,致使你們被擔心控制、活得不輕鬆的元兇,正是你們的缺乏安全感,或說是你們的焦慮性性格。

這樣理解以後,如何應對疑病恐懼則要考慮:1)重新認識疾病。無論什麼樣的疾病,它都是我們生活的部分,哪怕是患了重病,當我們把它視爲生活的部分去接納它,疾病會感覺到溫暖,也會被溫暖療愈。我們不得不承認,疾病的康復與否,很大程度上是跟人的心境有關。不是也有這樣的說法嗎:疾病患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因這意味着,患者對疾病的敵意和排斥。

2)根本上,是要從改善性格做起。怎麼改善?先認識自己,有哪些薄弱點,有哪些優勢,自己有哪些遺憾的,有什麼想實現的願望、夢想等等。是弱點的,可以接受,也可以想法補足;是優勢的,盡情發揮和施展;是願望或夢想之類的,需要用行爲去一點一點、一個一個的實現。人內心的安全感,是必須依賴自己的願望實現、成就感去填充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