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一):而立之年應有的心理建設

不結婚不生娃,就會有一種自己還是小夥子的錯覺。

可日漸稀疏的頭髮以及不離手的保溫杯,都在訴說着時間的無情——我快30了。

臨近30,我雖不再擁有過去充沛的精力、純粹的理想,但是卻擁有了比過去更爲成熟、穩定的心態。

一、擁有完備、客觀的自我評價體系

小時候,我最開心事之一就是得到好成績之後向媽媽討表揚,長高了聽媽媽說一句“這麼高了!”

那時我沒有意識到受到他人認可的重要性,因爲評價體系很明確,只要照做並獲得進步就一定會受到認可。

後來我長大了,開始做自媒體,但這不是父母所希望我做的事。

因此每次我有了一點成績,再次向媽媽討表揚時,迎來的不是表揚,是冷眼與譏諷。

久而久之,我開始變抑鬱。

當一個人一直被否定,就會漸漸失去自我,漸漸開始懷疑你眼下所做的事究竟是不是對的。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正在做的事都不自信,那這件事他大概率也會做不好。

所以這是一個死循環:被嘲諷、自我懷疑、這件事果然做不好了!

在經歷各種打擊之後,我逐漸對他人的譏諷獲得了一些免疫,並重新構建了自己的自我評價體系。

比如,大家肯定經常能在我的文章下面看到讀者給我留言嘲諷我。

我寫自我成長,就會有讀者說,個人成長首先得你自身很厲害,可是你並不厲害,寫什麼自我成長呢?還是乖乖寫評論吧。

那如果換作以前的我,會生氣,會拉黑刪評。

可是現在我沒有,首先,讀者說得是對的,現在自媒體界寫個人成長經驗的大都是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的大神,那些人也非常容易獲得流量。

而且就我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我確實沒有特別值得拿得出手的成績。(謙虛一下,當然也是有一些成績的,比如我在某乎是大v,目前公衆號閱讀尚可,是在接廣告的)

但是,我並不認爲我現在寫的東西毫無價值。

首先,牛人成長過程的各種心路歷程,比已經成爲牛人的那些直接性的結論更有價值。

然後我能切實感到自己的成長,也能看得到希望,並認爲自己一定能在某方面做出巨大的成績。

所以我對那些帶着否定性的評論可以抱着心平氣和的態度去面對。

並且在做事遭到挫折時,我的觀念不再是,我是個廢物,我什麼事都做不好。

而是變成了:我短期內遇到了些問題,我需要從中總結經驗,找到答案,爭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不自我否定,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懷有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自我評價體系,即便不再有他人的讚揚,也可以進行自我讚揚。

這樣,就相當於擁有了穩定的心理後方。

二、不期待,不失望,不難受

讓我們回到剛談戀愛那會兒,有一個姑娘,你非常非常地喜歡,她也恰好喜歡你。(女讀者可以將對象聯想爲帥哥)

她跟你相約,週末一起出去玩,看電影、唱k,這時,你已經開始期待、腦補各種美好事情的發生。

比如什麼時候牽她的手,電影院黑漆漆可不可以吻她,想象在公園抱着她,秋天黃色的落葉在身邊緩緩落下。

但就在週五,她卻突然發短信告訴你,明天她不能去了。

她沒有說理由,但是你從別的同學那兒得知,她跟另一個男生出去看電影唱k了。

這時,原本的期待、腦補的場景全部破碎,甚至轉爲憤怒。

被氣憤的情緒裹挾着,我們原本該讀的書,該做的事,就全沒心思了。

這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在生活中卻經常可以出現這樣的例子:

你終於無奈地發現,你爸媽只是話說得很好聽,其實他們更愛的人是他們自己;

領導私下裏喝醉酒告訴你如何如何優秀,答應給你評先進,但最終你卻發現他給了那個你最討厭的人評了先進,而不是你;

你朋友答應送你一件禮物,其實你本來也沒多期待的,但是他描述得很具體,讓你產生了聯想與期待,但最終他卻沒去做。

我個人深受期待、想象破滅所帶來的失落之苦,現在不了。

現在我表現出來的更多是穩定的心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外界如何波動,我原本的生活狀態不能動搖。

當然這只是個結果,達到這個結果最好的方式,是從一開始就告別期待、幻想,這樣就不會期待、不會失望,不會因情緒影響到自己原本的生活。

現在我堅信,生活絕不會突然變得特別糟糕,也不會突然別得特別美好,但不論怎樣,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它一定是在螺旋上升的。

預判到短期的未來,也就自然能從一開始做到不期待了。

三、絕不自我攻擊

人除了面對外部質疑,還會面對自我質疑。

這是我過去做事總是半途而廢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其實堅持做一件事,只要做得足夠久,或多或少地都會有所成績。

但是每次出現失敗,我不是把錯誤歸咎到這件事本身上,而是歸結到自己身上。

我會覺得是自己不行,是我自己太垃圾,但是現在,我遇到失敗,我首先會聯想到這件事我是不是哪裏做錯了,是不是方法不對,是不是欠缺些努力與時間。

經歷這個心態的轉變,有一個極痛苦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感到極度孤獨!

沒有人完全理解我現在的處境,也沒有人可以在我失敗的時候給予我安慰與無條件的鼓勵、支持。

我時常感到身後空無一人,倒下去必定後腦勺朝向水泥地。

在絕望之際,我意識到,我怎麼會無人陪伴?

這幅軀殼,這個腦袋,以及腦袋裏裝的各種思想就是最好的陪伴。

不論這幅軀殼好或壞,不論這個腦袋笨或聰明,我自己,都是我自己唯一的陪伴!

咱們這輩子,註定誰都無法陪你度過一生,唯一能陪你走過一生的,就只有你自己。

我最不該做的就是對自己不好,自我放棄,自己攻擊自己!

所以我開始接納自己,包括自己身上的好與壞。

四、定位自己,過適合自己的生活

我是誰?性格特點是怎樣的?我適合過怎樣的生活?

從一個較宏觀的維度快要把人分成兩種,分別爲內向者外向者。

外向者重視與人鏈接,他們在和人的交流中獲得心理能量。

內向者更傾向於和自己待著,在和自己的相處過程中獲得心理能量。

有些人不愛參加活動,並不是他們不好相處人有問題,而是由於他們是內向者,如果去見很多人,參加各種活動,會讓他們身心俱疲,需要很久才能緩過來。

我就屬於內向的人,我平常也不主動聯繫朋友,也不會主動去參加各種活動,更不會主動去找朋友見面。

所以我雖然我做自媒體,一個微信上就躺着近5000個好友,但我平常極少主動去聯繫誰。

我的生活樂趣,很大程度上在於自我的探索與發現。

此前在我不瞭解自己的時候,我會因自己朋友少活動少聚會少而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着很大問題。

但現在我釋懷了,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自身性格特點所導致的最終結果是這樣的。

三十而立了,人應該學會去認識自己,過和自己性格特徵相匹配的生活,從而避免活得擰巴、彆扭。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我的個性簽名: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