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古镇访古(四)

沿着市河西岸往南走,前面不远处是明月桥。丁老师告诉我们明月桥也称杨家桥,这里曾经发生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来到桥上,大家坐在桥栏杆上,聆听丁老师为我们讲明月桥的故事。

元朝初建,我国北方兵荒马乱,老百姓继续南迁。元大德元年(1297),北方青年杨明丰,带着母亲,揹着铺盖逃难来到黎里。他在镇西边找到了一个落脚点,施记烟纸店的下滩,就是现在杨家桥东边的河滩上,当时杨家桥只是一座无名小木桥。杨明丰在那里搭建了两间简易平房,开了个小肉铺。儿子挥动肉刀,母亲收帐找零,为人厚道的母子俩手勤脚快,童叟无欺,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一年以后,二间简易平房实在太狭窄了。可是,仅仅一年光景,涌来的北民实在之多,整个集镇人烟稠密,很难再找到无主空地。于是杨明丰将两间简易平房改建成两层楼房,好在这里的市河比较宽阔,又整修了驳岸,向市河里打上木桩,楼房跨出水面三尺有余。楼下是店面,楼上作居室。

对面的施家烟纸店,店主排行第十,大名施十,人称十郞。施家一子已经成婚,女儿月珍待字闺中。月珍的房间紧靠街道,她天天推窗观赏街景。自从明丰肉铺开张,上午,月珍看着明丰张罗买卖,斩肉是一刀一个准,秤杆一翘又报斤量又报钱钞,下午,那是最为惬意的时光,明丰上楼小休,月珍开窗相对,四目含情,就那么一丈来宽的间隔,每天都可以说上几句悄悄话呢。

半年过去,明丰央人到施家去求亲。施十非常恼怒,一个外来小子,竟然胆敢动我施家千金的脑筋,不行!明丰无法,暗自叹气,近在咫尺,犹如远隔千里;月珍无法,以泪洗面,每天依旧推窗而望,暗中与明丰商量对策。月珍父母察觉了,下令让儿子媳妇与月珍调换了房间,将月珍打入了后进冷宫。

八月初一那天,施十夫妇要进香去了,临行叮嘱儿子媳妇好生看管月珍。可是,一不留神,月珍就不见了,找来找去遍寻不着。兄嫂俩决意直闯明丰肉铺,下午的肉铺不作生意,店堂内空无一人,两人冲上楼去。果然,月珍与明丰正在房间内卿卿我我。兄嫂俩勃然大怒,嫂嫂嘴里不清不爽的,兄长更是凶狠,当胸一把抓了月珍就拖。月珍猛地一挣,脱出身来,打开南窗,纵身一跃,“通”的一声就没了人影。这一段市河的水特别深特别急,等到救上岸来,月珍已经告别了人世。明丰泣不成声,独自上楼悬梁自尽,只留下了廖廖几句遗言:吾与月珍生不能结连理,愿死后作夫妻,望善待吾母,善待月珍父母。肉铺积蓄,留一份作吾母养老,余悉用于改建西边木桥。

懊悔莫及的施家夫妇痛定思痛,将月珍与明丰合葬一处。花了一年时间,施十主持建桥工程,大德三年(1299)石桥落成,他从“明丰”与“月珍”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取名“明月桥”。家乡老百姓为石桥的建成而高兴,也为施、杨两家的和好而高兴,用谐音将新建的石桥称为“民悦桥”,也有人干脆冠上杨明丰的姓氏,叫做“杨家桥”。

为了更好的照顾好明丰的老娘,施十夫妇改建了两家的住房,用楼板南北贯通成为过街楼。明丰母亲仍旧居住在南面楼上,下面的肉店租赁给他人经营,施氏夫妇与儿子儿媳尽心尽力,颐养明丰老母至天年。

自从改建成过街楼,这里的烟纸店和鲜肉店生意特别好,近悦远来,财源滚滚。没多久,黎里镇街面宽阔的地段,接二连三地建起了过街楼。

(故事摘自黎川四季歌李海珉老师公众号上)

听完丁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忽然心情有点沉重。封建社会守纲常理教,男女蒂结连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现在的男女青年是多么幸福,都是自由恋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