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雍也》口才比美貌更重要

以下幾段是孔子教育人的基本原則,他認爲要因才施教,要培養孩子興趣,要走正道,要鍛鍊口才並注意個人形象,要持功不驕,最好功成身退。孔子是至聖先師,他培養的都是治國之才,傳道之人,他的教育方式是啓發式的,以身作則的,是討論式的,從學做人、學做事開始,這是做學問最好的方法。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孟之反,是魯國的大夫。“不伐”此處指有功而不驕矜,不宣揚。魯哀公十一年,魯國有難,孟之反作爲將領之一,統帥部隊打了敗仗,撤退時,他殿後拒敵,掩護撤退。快要進到自己的城門時,他才趕緊用鞭子,策馬超到隊伍的前面去,對大家說:不是我膽子大,敢在你們背後擋住敵人,實在這匹馬跑不動啊!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祝是當時的官名,管宗廟、國家祭祀的官,鮀是人名,字子魚,有口才,是當時衛國的大夫。宋朝是姓宋名朝,是宋國的公子,長得漂亮。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的口才,雖然長得有宋朝那麼帥,在這個社會上,還是會喫不開,行不通!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美貌很重要,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所以要重視自己的形象。二是口才比美貌更重要,如果只有美貌,像繡花枕頭一樣,還是喫不開。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大門裏的門爲戶。孔子說:哪一個要出外的人,能夠不經過門戶出去呢?出了門才走上正路,人一定要走上正路的,走邪門,行左道,終歸曲折而難有結果。孔子還說:完全順着原始人的本質那樣發展,文化淺薄,則流於落後和野蠻。“質”是人先天的本質,“文”是人後天經驗和見識的積累。文化知識豐富,文明發展掩飾了人的本質,社會會趨向衰落而成爲歷史。後天文化的薰陶與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樸素氣質互相均衡了,那纔是君子。

現在用文質彬彬來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實際上說的是內在本質和外在氣質相一致,既有好的成績,又有好的能力,既能保持純樸的本色,又能有文雅的談吐。這樣的人才可以稱之謂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說,人生來的天性,原是直道而行,是率直的。罔字的意義,代表了虛僞、空洞。年齡越大,經驗越多就越近乎罔,以虛僞的手段處世覺得蠻好的,但是結果一定不會好,縱然好也是萬分之一的幸而免的事。因爲誠實人喜歡誠實人,虛僞的人也喜歡誠實人。這句話和上句文質彬彬是一樣的意思,要內外一致,直道而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知道吸菸有害,可是就是戒不了,爲什麼?因爲好這一口。喜歡讀書,可是聽到朋友說三缺一,放下書本就去打麻將了,打麻將開心啊!這就是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生活中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所以如果要培養孩子讀書,首先得讓他對書有興趣,然後還得讓他讀得開心,樂在其中。

孔子說:中人以上的資質,可以告訴他高深的理論;至於中人以下的資質,不妨作低一點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們的成就,也會和中人以上一樣。比如大國工匠,可能沒有高深的理論,但有嫺熟的技能,做出的貢獻,不會比理論工作者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